Oddbean new post about | logout
 二月份经济数据超出预期,初步显示出应有的活力。当然这里拆开看,基建等国家发力项目贡献最高,其次是服务业,再其次是制造业,从结构上来看属于短期企稳反弹,中长期还是要看民间经济力量,包括民企和消费者的活力。

我个人认为自下而上的看,经济复苏以及增长前景是很值得期待的,因为企业和消费者都有强烈的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愿意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别小看这个,这种共识在全球来看都是稀缺的。而且每年一千多万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有足够的工程师红利,目前历史最高的居民储蓄水平也有足够的消费和投资潜力。

并且目前我国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上是被不合理的因素压制了,比如:中产阶级的个税门槛实在太低,如果调整到8000或者1万起付点,会释放多少消费潜力?再比如富裕群体想再买房子买车,但一线城市不让买,想在国内消费高档次的旅游服务或者游戏产品,有效供应也严重不足。类似问题应该解决了,没道理一边强调需求不足经济压力山大,另一边各种不合理的压制需求迟迟不做改善。

今年提到的“大力改善市场信心”,问题抓得极准,但关键还是行动。打消企业和民众显而易见的疑虑,在困难时期给企业和民众真的扶一把,鼓鼓劲,让繁荣再次回归,让未来再次变得可预期可期待,已经不仅仅是就业和经济层面的问题了,可能关乎全局胜负。

2023年是新开局之年,2033年则可能是两个世纪目标之一的尘埃落定之年。 
 今天看到的最吊的两句话:

1,这个世界,除了筷子,没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2,小时候怕鬼,中年后就不怕了,因为自己都快变成鬼了。 
 每次熊市的最后都会跌得“常识”都被粉碎,当然说实话这次确实碎得更认真。

这个时候你看投资大师强调的“业绩,竞争优势,估值,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都无效了,大师们说的“不要聚焦于宏观”更像个笑话。

所以此时此刻,要不要再相信投资的基本规律,还要不要相信常识,是核心的问题。而且这个没法假装相信,人很难骗自己。

至于相信与不相信,都会变成此刻的选择,并在未来迎来后果。 
 每次熊市的最后都会跌得“常识”都被粉碎,当然说实话这次确实碎得更认真。

这个时候你看投资大师强调的“业绩,竞争优势,估值,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都无效了,大师们说的“不要聚焦于宏观”更像个笑话。

所以此时此刻,要不要再相信投资的基本规律,还要不要相信常识,是核心的问题。而且这个没法假装相信,人很难骗自己。

至于相信与不相信,都会变成此刻的选择,并在未来迎来后果。 
 其实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讨论,没信心的原因已经比较清晰了。具体到市场而言,既有当下可见的疲软,也有对未来某些不确定性的担忧。

每一次熊市的悲观其实都是有理由的,关键在于,第一价格是不是已经充分甚至过分定价了这些悲观?第二,当前的主要悲观因素是否是动态发展和可逆的?第三,如果未来的事实其实没有现在想象的那么糟,目前赔率是不是已经达到暴利?

至于现在外媒外资唱空,其实历史上一直存在。但那时我们发展势头好,所以可以不断用事实打脸,这比一切辩论都有效。现在也一样,老百姓觉悟不见得多高,但也不傻,如果被打脸的总是对国家看好的自己人,那么当然怪不得外人。

归根到底,折腾和斗争是带不来信心的。聚焦发展,搞好经济,把老百姓真正当人来谋政,信心和自豪自然会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规模的泡沫被有序化解而不破裂。如果日本成功做到,这代表了历史上第一次,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索罗斯25年前写在日本泡沫破裂前。 
 涨价去库存那年的担忧,结果人类历史和经济规律还是赢了某某特色。现在也有类似的“眼睁睁”的问题正在发展,留待未来揭晓。当然,那是比较长期的问题,不影响短期几年股市的涨跌。 
 沪深300非金融股的股债收益差模型,当前已经处于-2标准差之下2个多月,是2012年以来最大差值和跌破-2X之下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目前的点位下,如果模型回到-1个标准差(要么开始加息,要么指数涨上去),收益率约为26%。如果回到历史均值的线,收益率约为70%。

目前被抱团的避险类资产,高股息类的普遍是强周期,弱周期类代表品种的股息率随着股价上涨已经下降到4%左右。

另一方面,一些经营稳健业绩持续15%以上增长的制造业和消费类公司,估值也已经只有20PE,分红收益率同样在3%以上了。另一些虽然没有分红,但业绩依然处于30-50%以上的高速增长通道,当前估值也仅有20PE出头。而再看明年,上述这些公司的估值将与上述避险类资产靠拢了。

避险类资产是过去2-3年表现最好的品种,连续3年阳线甚至大涨的一大把,并且在当下市场氛围中在强化抱团。成长类公司是过去2-3年表现最差的品种,连续跌了3年或者跌掉70-80%连个强反弹都没有的一大把,而且现在还在被蜂拥卖出。

与19到20年的信仰相反,现在新的思想钢印是:长期持有是毒药,高抛低吸或者趋势投资是王道,或者就是吃股息避险最靠谱。

20年时候经常出现一个基金当日募集几百亿,需要抽签才能中的盛况。现在很难募集资金,数千个基金被清盘,销户退出股市是热帖。

恒生指数已经连续4年阴线,沪深300指数已经连续3年阴线,均创指数成立以来的记录。

不展望,不预测,只记录当下现象。 
 今年草原的树叶变色偏晚,目前白桦树已完全变色,其它的渐变中。几大草原景区里,乌兰布统景观最丰富,其次是御道口,再次是塞罕坝。中午吃饭时和烤肉的大叔聊了会儿,他觉得今年人流量已经比历史峰值不少了,但大把花钱的人少了,现在他一年大概赚个6-8万。

另外感觉整个草原的基础设施比想象的好很多,高水平的柏油马路通达各处,酒店从五星级到普通宾馆,再到特色民宿都有,林区的防火宣传抓的很紧。 
 死气沉沉外加概念横飞,即将以此盘面喜迎国庆。

建议大家多出来消费吧,衣食住行或者娱乐电子都行,现在是花一份钱得两份:一份是货品本身,另一份是为经济数据企稳添砖加瓦,算是一个股民的积极自救吧。 

另外2023年剩下的时间里,最大的两个悬念,一是市场何时上涨?二是何时能买到华为x5? 
 这位真的是达到了不抓不足以平民愤的程度,也是一段疯狂岁月的谢幕。

虽然知道不可能,但如果能把皮带哥的故事结合那段岁月,拍个TVB风格的大剧,说不定能和《大时代》比肩。

公司破产重组,追缴家族资产,尽量保障烂尾楼复工吧。

恒大的超级大雷,不仅是皮带哥自己的疯狂,时代的伤痕恐怕只能慢慢愈合。但从实际经济需要或者道义上,真的应该对“居民加杠杆”的后果负起责任了。 
 现在不是一帆风顺,但也绝对不是药丸。

投资的基本原理不会变,极端悲观的背后是高赔率,所以不投降坚持住。

有些人有些事,客观讲今时不同往日,所以要耐心慢慢熬。

市场偏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在两个极端区时,相信周期和均值的力量。 
 要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那还是得我大A,地球上哪儿出点事儿都负责费用报销。

现在指数跌幅不算大,但市场在保持每天3000多下跌状态下,还每天干翻一个行业,昨天是旅游,今天是中字头建筑,明天是谁?

其实各方面来看,距离大拐点真的就差一步,这一步叫:信心。 
 美国标普500指数,从成立以来只有1次年线4连跌,就是1929年到32年的经济大萧条。真正的经济崩溃是什么概念?美国的GDP从1929年的1045亿美元,到1933年GDP下降到572亿美元,4年里减少了473亿美元,降幅达45%,每年下降达16%,想象一下。

当然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了正确的经济政策,股市开始连续几年的大反弹。

之后美股只出现过两次连续下跌3年的记录。一次是1939到41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正好在战局最胶着的时候见大底了。再一次就要到2000年的科网大泡沫破裂了。

再看看日本。
日经225指数从1950年以来基本长牛到1990年,90年开始出现过3次年度的三连跌,直到2002年达到历史最底部。但这一过程里其实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经济好到过热,股市提前泡沫化达到顶峰,在经济依然高速增长中股市大跌三年(1990到92年大跌三年,93到95年也只是弱反弹)。这个过程里,日本GDP从90年的3.13万亿美元飙涨到95年的5.55万亿,年增长达到惊人的12%以上,人均GDP超过美国和英国,遥遥领先。可以说,这一阶段经济泡沫化,股市更是早就泡沫到天际,这几年的下跌只是估值在回归。

第二部分,从95年到02年,从经济来讲真的开始进入剧烈的退潮期,这7年间日本的GDP从5.55万亿一路衰退到02年的4.18万亿才见底(7年GDP下降了25%)。同时期股市再次经历了2轮年线三连跌,直到02年股市与经济同时到达历史大底部——当然,以上这3次股市三连跌之间,都出现了强弱不等的反弹年份。

至此以后,虽然日本经济增速基本0增长了,日本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也从02年的11.97%持续下滑到22年的4.2%,但股市再也没有3连跌了,12年之后至今更基本上是稳定的长牛市了。

对于今天的中国股市,站在还有2个多月就要出现沪深300三连跌和港股4连跌的当下,我们需要判断的是第一会不会出现1929那样的崩盘?第二有没有出现日本第一阶段的经济走向泡沫以及股市全面泡沫?第三会不会出现类似日本95年之后的十多年基本不增长了?

或者我们这么假设:在占中国经济比重最大的房地产崩盘下滑的这2年,没有经济强刺激,再叠加疫情效应和外部压力,23年都能有5%左右的增长。那么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维持4.5%左右的经济增速是否可能?如果可能,那么对于一个120万亿规模的市场来说,股市继续连跌4年5年的概率是多大的?在这样一个主要经济体中增速依然前列的市场里,是否真的到了只有避险资产和博弈交易才有生存空间的程度?

其实今年年线是阴是阳本身并不重要,从价值兑现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因为今年是口罩后大家本来憋足劲的,顶层也正式提出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和“搞好证券市场”等,这种背景下还下跌,甚至现在还在加速恐慌,其实是某种信任机制的预警,而这种机制其实还挺重要的——未来的很多年的强烈竞争中,会看到某种信任机制还在不在,在一些特定的突发情况下,可能就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现在市场的深层意义可能是被低估了。 
 讲真,这一轮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以往虽然看到情况也很糟糕,但都能感觉到有人是真着急了。这一轮感觉最着急的可能就是股民,当然还有大量收入受到影响的人。

所以下跌很充分,但上涨没信心,因为迟迟没有真着急的迹象。所以说方向是高概率的,对象是高赔率的,但时间相比过去几次则是不确定的,有没有力量加持区别就很大(但方向和赔率其实不受这种因素影响,除非崩了)。 http://t.cn/A6WyEq60 
 调研完公司顺便考察下民宿。这是个隐藏在山村中的宝藏民宿,和老板聊了聊,一共7间房,换了三个设计公司,整个疫情都在装修,疫情结束正好开业,运气是真好。

由于土地便宜,全店全装修拿下来600万(地是租的20年),有地暖可以全年营业。相比莫干山和丽江等地行情,总成本低太多了。硬件设计感强,景色无敌,服务有人情味,目前同档次竞争对手基本没有。 
 我不知道市场在"预期"什么,我只知道它精神病发作,而且级别可能是5-10年一遇的那种。

现在的下跌和基本面无关,如果说局面之糟糕能比俄罗斯吗?如果说经济今年差劲,人口危机和汇率大跌,能比韩国吗?人家今年不照样涨的?

即便是看技术指标都已经短线严重超跌了,某避险资产代表都炒到快30pe了,而它的业绩是五年基本原地,分红收益率也只有3%多。抱团只不过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了而已。 

说点舒服的吧,上次来四姑娘山长坪沟还是20年前,那年距离我接触股票还差3年。这里景色并不比瑞士少女峰等地差了,说是东方阿尔卑斯并不过分。当然瑞士玩起来没那么累,徒步和滑雪等线路开发得也成熟得多。

和牵马大姐聊了聊,旅游开发让当地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更重要的事年轻人愿意留下做生意了。

旅途中和不同的人聊聊,发现大家虽然生活各异千差万别,但高度统一的一点就是:希望国家经济发展,家人过上好日子,都怕折腾和停滞不前。 
 如果玩投资不看政治,那我只能呵呵了 
 截止今天收盘,沪深300指数的10年收益率(10年前的年开盘位置开始算)是52%,这是什么概念呢?哪怕是2018年末的10年收益率,都有63%。

深成指的10年收益率更惨,只有19%了。早知道,沪深300和深成指几乎就代表了中国最好的公司集合。

再看看港股,恒生指数的10年收益率是-26%!这可能是主要经济体的一个世界纪录。

美国标普500指数的10年收益率是134%,失去几十年的日本225指数的10年收益率是81%,被我们一直嘲笑的阿三的孟买SENSEX30指数的10年收益率是254%…

10年,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比较了,也可能是我们与他们收益差距最大的10年期对比。

现在的市场是什么状态呢?
股债收益率模型持续创历史最低
制造业里全球最能打的新能源,无差异化拼规模的已经5-12pe,竞争格局好业绩持续好的15-20pe
消费和医药一大把20pe甚至十几pe的
旅游类的按照19年业绩一大把10多pe的
互联网各个细分龙头一直在历史最低点
银行也是持续走在估值新低
以上这些无差别的天天跌,业绩好估值低,现金流棒,竞争优势牢靠全都无效

当然要说现在赚钱容易也容易,各种概念热点一直没停过,翻几倍大概也只需要2-3个礼拜。公共事业里拿股息避险也收益持续新高。

但我们看看上面的数据,从另一个角度"宏观"一下: 如此创记录低的10年收益率,如此创记录低的股债收益率,在未来是继续扩大还是向着均值收敛概率高?

难道一个120万亿规模的经济体,所有的经济根基性和竞争力最高的产业都变成下滑的无底洞,就只有公共事业和忙着离婚套现的概念公司日子越来越好?这样的场景恐怕和押注中国崩溃区别不大。

今天早上一起来,发现突然就降雪了,山里天气变脸快。 
 如果说那年的涨价去库存是史诗级臭手,那么千万不要在如此低迷的困难时期时犹豫和不作为直至积重难返,那后果很可能是另一个史诗级的。

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阶段提升股东回报就更为重要,利润微薄的制造业应该严格限制融资,把所有产业都卷成苦哈哈的红海,不应该是中国制造的宿命。对于生意稳定现金流优异的公司,特别是国企央企,应该强制大力提升分红杜绝低效投资。

老胡昨天说得对,钱是不会骗人的,资本市场的反应有时胜过一切口口声声的表态,那是没法排练假装的。 
 狗咬人这个事儿的发展真的让人特别无语。法治社会里,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对未尽到养犬管教义务伤人的一方严厉处罚,罚他个心惊肉跳加坐牢,绝对支持对恶人恶犬的严厉打击。

日常也是如此,对不文明养犬常态化治理,保护尽责养犬者的权益,这才有真正建立在法治之上的和谐和自由。

而现实呢?养犬规定随心所欲拍脑门,平日里不管不顾和稀泥,出了事一刀切无限扩大重拳出击,风头过了一切照旧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问题本身根本得不到解决,只会不断循环,不同利益方没有通过法治达成利益平衡的机会,只能相互仇恨社会裂痕不断扩大。

对法治前景不抱任何希望。 
 與虎謀皮 
 演戲都不認真,除非精神分裂才能入戲 
 人生无常,生老病死之外无大事。 
 学习香港的历史告一段落
学习新加坡的时代开始了 
 十月份在下跌中不断加仓消费和医药,有些是盯着很久很久了,这次有些标的出现的配置机会,比18年底的时候还好些。

没人相信未来,整个市场都沉迷在博弈中时,正是重新用DCF逻辑选择的时候。 
 三季报是十月这波快速下跌的催化剂,我们确实看到很多行业都在降速,但更看到一些核心标的在同业已经惨烈亏损时依然保持了惊人的经营稳定性,竞争优势进一步拉大,三季报前被恐慌带动的大跌在快速收回。

三季报后是漫长的业绩真空期,年报要到明年4月份左右才披露。短期业绩波动对市场的冲击也告一段落,站在23年末的当下,站在沪深指数连续三年下跌和估值底部都现在,把眼光放长一些,选择供需格局最优秀行业里竞争优势最强的那些企业,去面对尚有不确定性但确实高赔率的未来,一定是比抱紧现金和其他大类资产更明智的选择。 
 房地产现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从商品房销售面积来讲,今年估计有个10亿多平就不错了。相比21年17.94亿平,在短短2年里断崖式跌了44%,一把回到了2011年左右的水平。是不是周期最最低点不好说,但大致上主要跌幅应该是完成了,对经济影响最大的阶段也过去了。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全面放开房地产销售限制了,未来这个销售规模应该是稳得住甚至有小反弹潜力的。这个层面主要是看到,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拖累已经到达一个拐点区域。

第二个层面,房地产公司。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公司已经很难再辉煌了,即便商品房销售稳住甚至反弹,它们也很难再回到当年了。因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爆炸式发展的"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已经无法成立,它们一方面面临需求端的波动寻底,另一方面将面临商业模式的大变,其长期ROE的趋势是大幅向下调整。虽然短期其有一定的政策博弈价值,可能暴涨暴跌,但中长期来看其呈现价值降级趋势。当然,活下来的公司,虽然不再高成长,但经营风险也大幅下降了,呈现出另一种投资的可能性。

第三个层面,房价。这是与大众财富关系最紧密的一面,但形势不容乐观。房地产的上两个层面在这两年里都有了充分的出清,堪称异常惨烈。但房价上,还是存在很多非市场化的因素在扛着,出清并不充分。另外从影响房价的生育率,老年化,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幅度等等方面来看,未来大多数普通商品房的定价都面临着从成长股估值向着股息收益率的价值股估值靠拢的长期趋势,而且这个下掉的潜在风险幅度,还挺可观的…从大类资产的性价比和未来弹性来讲,房产在未来几年大幅度跑输股市,是极大概率事件。

以上总结,房地产在宏观经济上的负面影响将边际降低,房地产企业不确定性很高未来没有辉煌但有再生,房价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将从历史上的最高价值资产变为未来最平庸甚至是拖累最大的资产。 
 我们现在能感受到内部和外部有利的情况正在增多,但依然还差一步,就是股市预期的真正扭转。

股市一旦进入上涨通道,社会信心立刻会回归,自然带动消费的增加和企业去库存的加速,整个经济局面都会发生有利的转变。

而消费旺盛和企业补库存,又回馈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股市的上涨逻辑和基础更加扎实,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金融是经济的杠杆,信心是金融的杠杆,而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就是信心的杠杆。 
 只要确认重视经济发展的态度,经济数据,市场情绪,外资流出等等都是可逆的。而且最宝贵的就是这次持续大跌里真的是一堆中国最好的公司,不仅仅是便宜这么简单。

10月里铁粉圈的两篇已经说得非常详细,没有任何补充了。后面一步步来吧。 
 北京这波支原体衣原体很狂暴啊,丫头说学校今天咳嗽发烧请假的就有100多个,班上咳嗽声此起彼伏 
 原本被当做比较安全吃分红产品推介的的Reits,今年以来全部27个产品都告负。表里还不是最新数据,最新情况是建信中关村今年已经跌了33%,主要原因就是旗下的中关村产业园物业的出租率崩了。按照产品资料,这些物业前几年的出租率都在95%以上,即便是2022年下半年都有80%以上。但今年出租率居然跌到了64%。

把这些产品结合在一起看,里面是大量的产业园,公路和基础设施真实出租率和使用率的下降。

经济不好,一个别跑。体制内体制外,吃屎只分先后。

光搞经济当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不把经济搞好,所有地方都会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随着世界越来越乱,各种战火纷飞。有没有一种可能,外资发现,原本最担心爆发大冲突的地方反而保持了可控和安稳? 
 双十一,照例是一堆狗粮和罐头,这个折扣确实是比较大的。
另买了一个华为的家庭存储备份机。一方面备份家庭照片,另外就是打算把下的电影和剧集都备份过去。
以前习惯下完看过后就删了腾空间,现在来看不知那天可能资源就都没了,还是自己存起来比较踏实。 
 为了乳腺和心血管好,最近还是少看概念妖风又起的盘。
还剩1个半月,看看恒生年线4连阴和沪深年线3连阴最终的收势。
另一边,公司经营的底色在过去2年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已经清晰了,估值和赔率也是明牌,宏观各种要素的改善其实已经在量变堆积,剩下的就是时间和周期的力量。
头再铁定力再强,也会面对形势比人强,不必过于担心。 
 沪深300目前的加权PB值只有1.22,在其有史以来只比2014年最低点的1.17略高,已经低于其它所有大底部最低点的数值,而这还是今年石油石化和四大行等构成股大幅上涨后的结果。

另外根据Wind数据,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相对于标普指数的比值都创了有史以来的最低(也就是跑输的幅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

另一方面,a股的万德微盘股指数(剔除了ST之后的a股最小的400只股票 ,然后轮动操作,哪个涨幅大了就卖掉换成不涨的)在这2年多里屡创历史新高,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翻最小的几百只股票大概都是什么基本面(或者说,有没有基本面)。

今年以来微盘股指数涨幅45.7%,目前已经连涨了7个月,完全是大牛市的特征——这也是为什么,中证全指今年以来看起来还不错的原因。

不说了,贴点蹭拍的美图。 
 过去2年里最大的三个风口:
1,IPO上市绝对是最好的时候,一次赶上了以往N年的批量,无数bug也给了高位套现的机会。

2,吃到微盘股2年大牛市的风格资金。

3,"润"产业链的景气度突然爆棚,这个不多说。

未来的风口呢?谁都不知道,只知道教你去捕捉风口的大概率不会靠谱。

但如果市场的定位不变,那么貌似第一个风口还能持续。 
 其实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大的局面和选项都在前面说的数据里了。
个股和行业只适合自己做功课,说多了都是违规。只能说生意模式和经营数据越来越证实一个结论:好公司在增量动能下降和百年大局下的投资价值不是变弱了,反而是越来越突出。

其它热闹并且需要不断更新的,都是博弈论,都是在猜测别的资金在怎么想会怎么做,哪个版块或者主题能赶上近期的炒作。博弈不是问题,它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只是第一它太难,第二如果它不止是市场的一部分而几乎是市场的全部时,就会像现在这样。

只能说从上到下,从定位到体系再到参与者,我们的市场都配得上这样的结果。
但也要有信心,一个长期稳定保持双向情感障碍的市场,有多绝望得歇斯底里,就有多亢奋得声嘶力竭的时候。 
 陆家嘴毒地这件事,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陆家嘴和苏钢没有闹掰,毒地的真相我们能知道吗?

从购房款在专项账户里被丝滑的大面积挪用,到毒地顺利通过层层环保监管审批,那些看起来本应该对最终用户有保障作用的体系为什么都失效了?并且一旦出事全部成本都是个体承担?但整个事件看下来,那些消费者又做错了什么呢?总不可能要求所有消费者都达到律师和侦探的水平。

复兴之路,一方面需要科技腾飞产业自主,另一方面真的需要法治健全保护个人合法权益,长期来看两者的重要性其实不分高下。 
 刚才有个网友评论说看到我的负面评价多了,很失望,感觉变了。我正好想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没有哪个身家都投资在股市的人是不盼着国家好的,而且主要投资的都是成长股这种动作本身,也说明了对未来真金白银的投票。

但爱国是不是就是一直大唱赞歌?我认为不是,我认为爱国也要实事求是。这两年来随着各种情况发展至今,如果说还能够面对房股债汇率信心全崩,大量人降薪和被裁员,各类经济指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低迷时,依然欢欣鼓舞,一口口的正能量,那么,我有理由怀疑他是不是个起码的好人,我甚至怀疑这种人才是隐藏在深处的反贼。

看好中国的理由我已经分析过太多,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有数据有逻辑,这些都在我之前的很多长文里了。只是在这些核心基本面看好之外,我对于一些看到的问题实在忍不住提出些意见,而为了保号我自己甚至也会有意识的自我审查,这都过分吗?那么反过来想,如果有一天,整个网络大家都整齐的闭嘴,或者整齐的正能量,那是国家伟大复兴的证明还是讽刺?

最后我想说,中国太大了,如果你眼里只有负能量,那就会愤世嫉俗,忽略了发展的宝贵和希望;如果你眼里只有正能量,那就会漠视苦难,给缺陷和罪恶涂脂抹粉。

我长了两只眼睛,我只希望自己能一直用自己的眼睛看,而且是个两个能量都看到的正常人,如此而已。我希望我的孩子依然是这样。 
 不是故意要“负能量”,是真的太惨了。想像一下这波房地产大雷涉及多少家庭?房子买贵了自己负责没问题,盖房子的钱都从监管账户里挪用了,是他们的过错吗?这种雷一般家庭碰上就是一辈子,条件好的碰上也是伤筋动骨了。更可怕的是,你我没碰上,只是运气好而已。 
 早上在小区里碰到比较熟的快递,聊了几句,快递小哥说今年双11快递少多了,以往大概要500-600件,今年也就是400件。他碰到比较熟悉的家庭问过,好多今年都没买东西。这时正好路过另一个顺丰的小哥,也同意这说法,快递包比以往双11少了很多。

现在很尴尬的情况,一方面很多人对未来预期差,降低消费。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经济条件不错的人,想消费,但就是有ZC压制着让你没法买。比如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想在一线城市买改善房,或者想在北京买车,就愣是没有资格买。经济条件差的节衣缩食,经济条件好的又各种限制,这里面很多都是懒政和不愿意承担责任。就像口罩早就过去了,但出入境之前一直还需要填写毫无意义的申报表一样,都知道是做样子,但就是一直没人管。

股市情况也是如此,场外资金其实很多,大的数据看存款额和家庭储蓄率就知道。我认识的人里,有不少都是家里不少资金但现在对怎么配置一筹莫展的。房子肯定是不能买了,其它的从信托到Reits全都是坑,人民币贬值但每年限额只能换一些,股市呢天天跌真心受不了,唯一比较安心的是通胀没了钱毛的没那么快。

现在就这么一个怪现象,其实都卡在两个点上了:
第一是信心,无论是对经济对股市,都需要真金白银大力度的提振。
第二是扭转懒政和不作为,激发市场本身的活力,其实这比投钱从中长期来看更能提振信心。
往下砸的时候厉雷风行,一片萧条的时候战略定力,这也许可能大概有点麻烦 
 现在阶段的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很熬人,但不必太焦虑。

很熬人,是因为目前处于市场底部但缺少强力向上的突破点,主要还是对经济的预期没有得到大力扭转。这个看上面动作了,可能还会熬一段时间,上上下下来回的折腾耐心(但已经结束了最后的连续单边下跌阶段)。一般经验,这个阶段还会把一批最终熬不住的清理走。

不必太焦虑,是因为总的形势和时间是对投资者高度有利的。
第一个有利就是估值,前面很多数据了不再赘述,总结就是十年级别大底的状态,整个熊市下跌的时间和空间也已经十分充分,在这个节点认死理就行了。
第二个有利就是外部环境压制最大的美国加息和人民币贬值已经确定的大拐点,后续发展只会对中国资产越来越有利。
第三个有利就是今年政策不足带来了好处就是出清异常充分,房地产拖累的边际效应在减弱,压制内需的疫情疤痕效应也会随着时间修复,并且留给明年的政策空间依然很大。
以上几点,随着时间会越来越明显和确定。

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是已经连续跌了2-3年,估值处于历史最底部或者绝对估值只有今年20PE不到,本身素质优秀,业绩依然可维持良好增长的成长股。因为首先这些公司素质优异,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出清进一步优化了其产业格局,未来反而变得更确定了。其次,要相信市场的风格周期永远会轮换,特别是在A股,而现在正好已经到了连续3年风格极致化的又一个轮换点。 
 现在世界上几大玩家的情况大体可以表述为:都有大痛点,都在熬,就看谁先倒下。

我们是陷在一个增速下降的坑里,10年后又将面临人口严重老龄化。但客观上来讲,这波倒下的概率很低,因为高端制造业确实纷纷处于突破和即将突破的前沿,巨大的内需市场又有得是挖掘的潜力,政策空间巨大只是看决心和意愿而已。时间紧迫,但不是没招,关键是中间产业层和基础民众是真能干真耐C,就看顶层怎么释放活力。

美帝,最大的天赋就是原始创新体系,这块不但没有衰弱,而且有进一步拉开与其它发达国家距离的趋势。它的最大空门在于过于任性的使用美元的铸币权,天量的国债已经基本无解,只能不断推迟问题爆发,但其对全球的道德优越和权力掌控事实上是在下降趋势,未来这种掌控力下降到达某个临界点会带来金融上很大的危机。但与我国一样,真正危险还都在远处,这波十多年里都是尽量扩大优势的机会。

老欧洲和日本韩国,都是短期和长期危机最大的。长期来看,它们的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最严重,并且在未来最有潜力的大产业上都不是主导角色,而且这些国家体制也比较僵化,很难改变长期结构性问题。短中期的这波,对于它们原本在世界产业链中的角色冲击巨大,汽车,高端机械,高端材料,半导体,大飞机等等这些让它们安身立命多年的产业,都将受到中国产业升级的全面冲击,从经济角度来讲实在不乐观。它们还占据着世界高端制造和消费市场的很大比重,但如果看10年后,它们的空间恐怕会被中美挖走很大的份额。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师从日本德国,扎扎实实的把高端制造业搞上去。更重要的是要学到美帝从0突变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而这一定需要一个强大敏捷的金融体系——这点从日德和美国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德国不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依然可以搞成大制造业强国,但没有美国那么活跃强大和聪明的金融体系,日本和德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原始创新的核心。

对于美帝这种最突出的基于强大金融基础上的从0到1的能力,多复制,少创新,多寻找普适规律,少强调中国特色,可能是最优路径。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重大市场改革,注册制,现在搞成了什么结果呢?整个市场生态更差了。

一方面,供给无限化了,注册制成了无限IPO,连牛市多发熊市少发不发这么朴素的逆周期管理原则也不管了。另一方面,退市依然保持老样子,造假惩罚依然是顶格三杯酒。老的问题没解决,成功的造出了新的问题,有些人真的可以赢两次了。

是管理层不够聪明不够专业吗?当然不是,都是800年以上的妖精,哪儿应该留个口子,谁不能得罪,谁适合买单,一切都考虑得清清楚楚。“我们”认为的那么明显的漏洞和结果,可能正是某些方面可以向上邀功的成绩。

所以我才前面帖子里说,金融强国的制度建设要多复制少特色,因为很多利益输送都会以“特色”的借口塞进来。把A股的生态搞好真的那么难吗?既难也不难。不难,是因为正确答案早就在那里了。难,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并不符合某些方面的利益和认知。

所以说这个市场,从上到下,从立意到体制再到参与者,我们都配得上这样的结果。

昨天看到又一批“讽刺ZC”的被处理了,咱也不知道这玩意的边界在哪儿,就不多说了。 
 以前的炒st还有壳资源的逻辑,上半年的炒ai还有新技术的美好梦想
这炒龙凤呈祥和炒12345的数字名,是怎么个说法?

真的纯好奇 
 不过讲道理,18年10月大底部后第一波大涨的,也是小差烂,这次其实除了花样翻新外,本质是一样的。

炒作并不会影响优质和低估投资标的的最终收益,但确实会影响投资过程的体验。

什么都没变,是一种无奈,但什么都没变,也是个好消息。

市场越是折腾,你就越要反折腾。忽略一切无关的杂音,不要过度的反思,停止无限的线性推演和博弈研究,就认估值和品质,概率与赔率的死理。

其实我们都知道最终会发生什么,但我们无法知道它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程度,这是投资永远的不可知领域,进入投资这个钱和人性交织的结界时,就应该接受这点了。 
 我感觉吧,微博上的网友口气都很大。动不动就有钱人不考虑这个不考虑那个,不差那个不差这个。

你问问@中环老季 深圳湾一号的房子跌了十个MEGA的钱后他是不是在考虑买X9省的钱多配一点小鹏的股票。星爸爸去年买了ES7之后,吃一堑长一智,说以后买车还是得男人说了算。

再比如理想吧,当年理想one出来之后,30多万把过去上百万的事情干了,我认识财富自由的大佬们几乎都买了。

品牌这个东西,特别在意的,就是些烧包中产。而这两年的经济形势,就是批量消灭加杠杆的中产。 

这也是来来日子难过的原因。

再重复一个我过去说的观点,即使是保时捷用户。买保时捷也是因为保时捷便宜。 
 是真的 
 今天是感恩节,老样子,感恩邓公。
“小平你好”是去神化的开始,却也是中国神话般大发展的开始。
历史真的很有幽默感。 
 有个不算熟的朋友,几年前房地产最后的火爆时跑来问我投资房子的意见,我说现在只有坑和大坑的区别,别碰,后来就没再联系过。最近又来找我了,原来那年还是没忍住买了,关键是本身没什么钱,所以选择上个很高的杠杆去买了环北京的2套房,基本上成功座到山尖尖。

好消息是,没有烂尾,后面成功交房了。坏消息是,房价跌了快一半了,而且房子位置本身也不好想出租都没戏。现在情况是,贷款还得很费力,而且眼看着房价已经跌破贷款额了,后面遥遥无期的还贷。想卖,但现在的抛盘无限多,降价也卖不出去。

问我怎么办?
我说,难办。
真没辙。 
 还好我这些年不论投资什么都是本着不加杠杆的原则来的,我的想法是,我这项投资就算全赔进去了,也不会对我未来的生活造成伤害,至多只是我前面几年赚的钱都打水漂了,不影响我以后赚的钱(没有预支未来)。只要我以后还能赚钱,就能保证正常生活。 
 我属于那种比较保守的投资者,发不了大财,也亏不掉裤衩😇 
 不管多难,现在最重要的都是考虑清楚,未来什么东西是可以把资产带回来甚至带更高?这里最关键的有三点考量:

第一,不要期望靠好运气碰个大泡沫价位来实现目标
第二,由于时间不确定,那么这个资产的内在价值一定要是时间的朋友
第三,要明确的下有算得过账的底,上有值得下注的高赔率

房产?长期趋势确定无疑的向下,而且下面是多深我们现在还看不到。之前的神话太坚挺了,现在的房价依然没有充分的市场化出清,这个时候想翻身,只有靠上面的第一条“莫名其妙撞大运来了大泡沫”才有可能,而且来了也需要极其机敏的逃命,极其好运时候的逃命窗口期也稍纵即逝。其它两条,完全不符合。

信托以及其它各种所谓的“安全理财”。相信常识吧,经济大环境不好,这些所谓的资产安全垫都非常可疑。而且这种资产一旦暴雷,血本无归,多牛的背景也是浮云。另外经济形势一旦好了,这些资产的收益率上限反而很低,等于一个向上空间很低,向下危险没有底的不公平的对赌。

只有目前估值全面历史级别最低点的优质公司,符合以上的三点:

1,不需要靠大牛市的泡沫,因为现在很多优质公司只需要回到历史均值附近,就是接近翻倍的收益率。其它更好的可能性,算是意外之喜。

2,这些公司是全中国最稀缺的资产,而且经营稳固,资产负债表优秀,现金流可见,甚至连分红收益率都要3%甚至更高了,加上可持续的利润增长,是真正的时间的朋友。在股价不兑现的期间,它们的内在价值一直在看得见的增厚,每个季度带来的,都是更强的安全感和更大的回报信心。

3,由于内在价值的底清晰可见,又由于估值又处于纵向历史最底部和国际同类资产横向比较的很便宜,所以它们的底是算得过账且扎实的。而由于优质资产的稀缺,重置成本极高,可持续甚至在经济好起来时更放大的利润增长和现金流以及分红潜力,其长期的向上价值弹性天花板很高,是一种很有利的对赌。

其实说白了,就是最重要的是回到资产本身的价值和性价比来看问题,其它的相信经济周期,相信人性周期,相信目前虽有困局但其实不是终局。 
 截止今天,2023年还剩下25个交易日
沪深300指数-8.59%,连跌3年
深成指-10.65%,连跌2年
恒生指数-11.05%,连跌4年

而另一边
美国标普500指数,+18.68%
富时日本指数,+26%
台湾加权指数,+22.28%
韩国KRX100指数,+15.35%
连俄罗斯RTS指数,都+18%
印度连续8年阳线,过去12年里只有1年小阴线

当然,看问题要客观,对于那些2周就能翻几倍的小烂差股票来说,世界上可能没有比此时此刻的a股更好的地方了。

另外,11月21日安永发布《2023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与展望》,截止11月17日的预测数据,A股全年筹资额仍占全球筹资额的4成以上——第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筹资额271亿美元;排第二的是深交所,筹资额202亿美元;纳斯达克、纽交所和印度国家和孟买交易所位列第三至第五,筹资额分别为114亿美元、107亿美元和66亿美元

真的对自己人好点,给正能量多一些底气吧
真的别让那些嘲讽ZG噩梦的反贼们得逞吧 
 看不到脱口秀大会,就直接去看线下场吧。

何广智没有再谈恋爱,本场主要是吐槽对徐志胜独自走红的羡慕嫉妒恨,全都是新段子,全程爆笑,段子和表现都是决赛圈的水平。

毛豆的线下太炸裂了,连珠炮一样的爆梗,根本不给人喘气的机会,很久没有这种笑得肚子疼的体验了[笑cry][笑cry],真是全场欢呼,太牛逼了 
 从2018年以来美国极限施压和技术封锁的结果说明,除了我们自己,已经没有力量能够中断我国科技和产业的全面突破了,一些遏制措施弄不好反而在加速这一过程。

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活力,是这一势头最大的保障。没有完美的国度,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充满困难,经济也自有其周期波动,这些都很正常。

真正最关键的,是整个社会的生态有没有不断完善和健全,因为这决定了物质和精神文明最终的天花板高低,也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是波动中始终向上,还是王朝更替循环往复的周期律。 
 #芒格去世# #芒格去世前不久巴菲特安排遗嘱#【伯克希尔-哈撒韦称副主席查理·芒格已经去世】财联社11月29日电,当地时间周二(11月2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其子公司美国商业资讯网站上发布声明,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家人几分钟前告知公司,查理·芒格于当天早上在加州的一家医院中安详去世。 #伯克希尔哈撒韦称芒格已经去世# 
 芒格对我个人投资和人生理念都产生了莫大影响。对芒格思想宝库的理解践行,就是对他最大的敬仰和最好的纪念。感恩[蜡烛][蜡烛] 
 能说啥呢?
说金融战可能阴谋论了,但说预期管理和市场生态已被玩得稀巴烂,总不过分。

重建信心既简单又很难,简单(不是容易)是因为有效措施就在那儿放着呢,不是真没招了。很难是因为,真的要让出些利益,而且就是不做大家除了继续熬也不能咋地。

一切数据都在共振,说大机会来了。
一切言行都在务虚,说同志们继续提升定力。

就这么个情况。 
 芒格曾经自述投资上的最大挫折,出现在1973和74年的市场大跌。他称其为50年一遇的事件,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市场崩溃。而那两年,美股是从1003跌到577,2年跌幅42.5%。而现在,沪深300指数连跌3年,跌幅也已经达到41.2%了。

芒格继续说:那段时期里作为一个投资人不痛苦烦躁是不正常的,但也仅此而已,那段时间也并不是事情发生了错误,它只是让人心烦而已。

一切都会过去,芒格老爷子挺过去了,我们也会。 
 十几年前a股的制度更不完善,但一些投资人照样获得了丰厚的长期回报,这是没错的。
美股说什么制度那么完善,但是照样不可能人人获利,赚大钱的更是很少人,这也是对的。

但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首先a股过去很多年的丰厚回报,实际上是来自于GDP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各产业爆发,来自于货币投放的超高增速,来自于人口红利和城镇化渗透率最甜蜜的区间,来自于资产证券化进程的高峰,这么多的红利叠加在一起的不是加法而是乘法,足以碾压所谓的制度漏洞,这是时代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投资人的自身牛逼。

但这些时代红利,显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阶段市场本身的完善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具体影响会有多大可能需要时间去回答。但可以肯定的说,以往的各种增长红利下降了很多,而向着ZD释放红利的潜力越来越大。

美国GDP的增速下降后,股市反而更加长牛了,这其中完善的金融体系让游戏规则很透明,一方面支撑了原始创新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对欺诈造假严厉打击,整个市场是良币驱逐劣币,而且劣币真的会被大批量的淘汰出市场——比如这些年,涨得好的要么是业绩出色站在科技突破核心前沿的,要么是业绩稳定但大力实施分红回购注销等等提升股东报酬的。与美股指数的优异表现相比,代表小差乱的微小盘股票反而很低迷,与我们这里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反差。

当然,只要是股市就必然有各种炒作,美股也不例外,也有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乱炒和错误定价。但这其实就像市场经济,在一个游戏规则基本透明完善的地方,阶段性的混乱不可怕,因为最终一定是优胜劣汰,其长期K线一定是波动中始终上扬的。

股市的机制有时候确实很像赌场,是根本上反人性的,所以就算是美股市场也一定是赚少赔多,因为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投资上的人性不会相差很大。这就像赌场机制的底层是概率优势,注定长期极少数人才能获利。但一个靠概率机制稳定运行的赌场,和一个概率和出老千互相渗透的对老千们特别友好的赌场,能一样吗?如果有选择,你愿意去哪个?

当然我们绝大多数人没选择,所以我们期盼这个场子的ZD能完善起来,这和我们要把投资结果寄希望于我们自己能力的提高才行,毫无矛盾。认识到投资的最终成绩取决于自己,任何市场都是赢少赔多,是起码的自我修养和投资意识觉醒。而关注市场的制度完善和漏洞补缺,是每个投资人的基本权利和公民意识的体现。做好自己,与关注机制完善,期望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环境,矛盾吗?

改革开放前,也一直有人可以活得很滋润,但这些人总不能说:要什么改革开放呢?活得不好还不是你们自己的问题?市场经济了难道所有人就都会成为富翁吗? 
 11月结束了,沪深300最终还是跌的,年线连跌3年,季度线连跌3个季度,月线连跌4个月,周线连跌4周,日线距离21年以来的新低一步之遥

而整个11月外围主要市场都是大幅反弹的,台湾涨了9%距离历史新高一步之遥,日本涨了5.1%在历史新高附近,韩国大幅反弹了11%,印度涨了4.82%收盘线历史新高,美国标普500大幅反弹8.5%距离新高一步之遥

现在还对我大A的未来看好,好像应该去精神科看看了。

那我查下明天的特需号还能不能挂上。 
 “境外敌对势力”花了那么多钱,搞了那么多事情,都不曾把中国人民的信心弄崩,把整个社会的活力打压下去。 
 我再从大类资产战略配置的角度,聊聊怎么看待现在的房产投资。
大类资产中长期配置的原则是要么买价值,要么买时势。

买价值,是从这个资产本身的绝对性价比展开评估的。也就是一个资产(或者同一类资产中的投资组合)它从最朴素的投资回报率来看,静态下是不是已经算得过账?这个账包括了底线价值(通常需要极好的资产质量和净现金流+几乎难以再大幅下降的估值),也包括了未来大概率的收益潜力(通常需要广阔的需求和极高的竞争壁垒)。对这类资产要暂时忽略市场的频繁定价,资产的内在价值会随着时间增厚,市场的报价会随着宏观形势周期性波动,因此未来的投资期望值随着时间的拉长而变大。

买时势,是虽然这个价值从静态价值来看没有依据,甚至有点离谱。但是它处于社会发展综合力量最受益的风口,就像过去多年的房地产,人口红利最佳期+城市化进程提速+最宽松的金融杠杆+个人梦想和ZF经济发展目标一致+人民收入持续快速提升。它有个想显著的特点,就是特别容易形成人人都认可的,简单易懂的道理。

现在的房产,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自住无法评,能承担得起且开心最重要),到底是买价值还是买时势呢?都不是。

买价值,差得还很远很远。当然房价未必真的跌那么多,可能以时间和空间综合的形式最终达到价值区域。

买时势,离得越来越远。每个国家的那种房地产黄金投资时代也就是一次,后面也会出现某些极佳的投资机遇,但基本都是有一个前提:跌得足够多的时候,买入最核心城市的高价值房产。

既不是价值也不是时势,那就是赌了。

那么现在的“买价值”是什么呢?答案是,中国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
未来的“买时势”会出现在哪里呢?严重老龄化,是一个很可能的选项。与之相关长期高度受益的资产,可以慢慢思考和观察了。 
 讲真,现在几乎一切数据都是10年级别大底部的最底,而且还产生了共振。这种级别的估值,已经足以消化绝大多数的宏观利空了,包括了历史上的一些金融危机的级别。

如果这估值都兜不住,甚至还说看不到底,那就不是经济低迷和困境了,而是整个发展划上句号并且剧烈崩盘的问题。

那样子我觉得是不必强求什么了,那种时候需要考虑的,是还能不能好好活着,能不能顺利躲过大动乱这种问题了。

你问我,我肯定是不信。但再问那会怎么走出去?我也不知道。

总之,不是大崩盘,就是大机会,搞到这样,中间路线的可能性都降得很低了。 
 沪深300今天又创新低了,深成指虽然还没新低,但相比去年最低点破位的其实更大,而且也是连续5个月下跌的状态。

如果把a股和港股作为一只中国概念股票,其实现在的下跌已经超越了杀业绩和杀估值,是杀逻辑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对中国前景没有信心了,而且是内资和外资都没有,机构和散户都没有,钱是不会骗人的。

我说下我的信心依据是什么。第一,我相信价值投资,即便是现在的市场,我相信价值投资依然有效,它的兑现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否问题。而现在,一批非常非常优秀的公司,已经跌到了非常非常有性价比的位置。

第二,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能力,这也不是吹出来的,我们看产业升级的步伐,看优秀公司的财报,中国产业的进击之路清晰可见,已经不是一个梦想,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人均1.2W美元到2万美元的区间,其实正是很多科技和消费需求爆发的阶段,在2033年之前,无论从资本规模,劳动生产率,工程师红利等等要素的优势,都是现实可见的。

第三,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并不是没有招,置顶帖里已经写了,很多人也都讨论过很多观点,不再赘述。总之一句话,真的不是山穷水尽彻底没招了。甚至同比很多国家的情况,我们的回旋余地相对来讲并不那么糟糕。

现在主要是困在哪里?信心。信心又是困在哪里?顶层信号。具体什么信号?

以往无论多么大的问题,对中国市场最多只是杀业绩(经济周期)和杀估值(过于乐观),是因为大家(包括内外)都相信:中国既有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中国也非常善于发展经济。说到底,改革开放,不折腾,市场经济等等,没有太新鲜的。

市场缺乏信心,甚至杀逻辑,是因为信号不清晰。
信号什么时候能清晰?不知道,所以需要熬。
信号会清晰起来吗?会的,因为形势比人强,墙比头要硬。
而信号清晰化后,资金情绪都是可逆的,赔率则又是巨大的,这就是等待的价值。
以上大致说清楚自己看法了,至于要悲观还是乐观,尊重自己内心,做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即可。 https://image.nostr.build/bf48aef207ea59c924627712d3376a71ac6defec8eb04bf7f682519363ef9172.jpg  
 这几年中产们基本都被套牢在各类资产里了,但面临的情况是大相径庭的:
1,信托,理财类的,一旦暴雷,后面只有法律纠纷,没有基本面反转的问题。经济未来好起来,也和被套者没有任何关系,基本上就是无了。

2,房地产,与信托类不同,经济和信心如果好起来,对房地产是有正面作用的。但它的问题是,首先天花板已经出来了,长期大势向下而且幅度可观。更重要的是,房价涨不涨不确定而且缺乏基本面支持,但贷款一直要还,持有成本越来越高是确定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只要房价不暴涨,就一定会亏钱,如果房价还向下,那就是双杀。

3,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一样的被套,但优秀的公司一方面现在分红收益率都有3%以上,另一方面每年业绩增速还有2位数,内在价值随着时间在增厚。另一方面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底部,甚至已经在创新低,绝对估值也就是十几倍二十倍的水平,而且随着时间估值每个季度都会更低。而经济一旦好转,这类资产又是最敏感弹性最大的,所以说向下有内在价值托着,向上则双击,它的麻烦是每天都由报价,对心理冲击最大。

现在大家怨气都大得很,说什么都有喷你的,能理解,但没必要
闭嘴了,安心等拐点。 
 沪深300指数的PB已经创出了历史新低,是的,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低,比05年上证指数1000点的时候都低得多(那时是1.58倍,现在是1.16倍)——而同比05年时候的ROE和股息率,现在的股息率3.48%比当时的3.08%更高,ROE方面05年是11.59%(22年10.8%,今年估计10%多)

上证指数虽然还没创出新低,实际上是几个大象撑着,按照沪深300跌回的位置来看(19年2月),现在真实的点位大概也就是2600多。

如果这个比历史任何时候都低,同比世界主要市场估值低点都低的时候,还对股票的未来收益预期悲观,那这辈子就别做股票投资了。如果这个位置,极优秀又极便宜还在被不断抛售的公司,得不到应有的价值回报,那所有的价值投资的书也都可以烧了。

但是不要杠杆,因为这次方方面面确实比较邪性,要想撑到胜利,就不要被突破想象力的过程干掉。 
 数据说话,内资外资都在继续自我强化。

内资,在小盘股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历史最高区域,完成了小盘股配置权重的最大化。

外资,在沪深300估值处于历史新低,并且相对美日印韩等市场便宜一大半(它们各自也处于历史分点位的最高区域)时,继续建议加大强势市场的配置。

相信人性永不变,也相信资金永不眠。 https://image.nostr.build/68f92c4524f02ef33e1d2e2e833439c0d24d0c4d29366bc142537a00ee646ecf.jpg https://image.nostr.build/274418970238bab9f7f8bd4364da555b40b2396daa010cd03904d9aa97d0e229.jpg https://image.nostr.build/48373fd488d764fe307999c28cfe6dd16101b6b153ceab3c82b380803746c16c.jpg https://image.nostr.build/d359d3f8beb94a75527dcf4b4d1c9852805194fd1e65bbea1a132ec385d0a241.jpg  
 莫迪有一个外号,叫印度的邓小平。

这个雄心勃勃,人口结构极佳,国际环境极佳的的大国,正在一心一意谋发展。而我们的一些企业甚至在加速它们的发展形成对自身不利的战略局面(关键是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没赚到钱[二哈]),真正该管制的是这个,却没有动作。

时间在我已经是老黄历了,时不我待才是现实。发展再上一个台阶,真耽误不起了。 https://image.nostr.build/5a9701f7a88333daedca046a62d03b4aeda08fcea7864a2ccb45d9a1984170a7.jpg https://image.nostr.build/84116f8c21d1301da02c70b06817663501d35309a7d31867ba85e7e4630f689c.jpg https://image.nostr.build/e491ac5b56ee9bccead5db88277ac5f100c507fbf6c65cd8b72e87f912494fca.jpg https://image.nostr.build/efa1c93a80c0474e52fcbc38723d520a7c2841cc0c3b37a5cd917f667ac282a6.jpg https://image.nostr.build/40c0caa63e5d3d5cd7d8cc21763966dae7995014962ddcf9a41495dac27b6289.jpg https://image.nostr.build/5fe48157fad4ef426cd1808b1f7ad537be44ef4f272bb95fd74be9d36addd533.jpg  
 好久没看到想要职业投资的有志青年了。 
 应对终将到来的老龄化低增长环境,可能有三个方面需要处理好。第一当然是抓住尚看得清的十多年增长期,无论是职场还是投资尽量把握到进阶机会,活在当下还是要有所作为,躺平不妨往后安排。

第二是避免陷入高债务杠杆与经济波动的错配,高债务是刚性的,收入水平和增速结合职业和年龄来看则是不确定的。特别是房贷这类一背就是20年的债务,对于未来的预期要留有余地,我们都太习惯永远上涨的工资和丰富的工作机会了。所以债务安排这块,一方面是别掉坑里,另一方面是别把投资的机会挤占掉。

第三还是要正视生育和养老的关系,除非你财产很丰厚,否则没有孩子未必生活更潇洒。特别是中年时你仔细算算账,未来老年要想保持有质量的生活水准只能靠自己,那么就必须要提前很多很多年完成足够的资产准备,“轻松”的拐点其实来的很快的,而且一拐就是整个余生。下一代的收入哪怕不算很高,但实现了家庭收入的接力,并且持续性长达几十年,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还是最可靠的基本保障。 
 2年过去了,这个建议依然有效。站在现在的估值水平来看,可能更有效了。 
 博弈也难啊,好几个博弈派高手,对的时候中特估或者ai各种爽,错了一样被毒打啊。

关键是很难搞清楚,“对”的时候到底是策略好还是运气好。

既然都一样难,还是老老实实做基于经营和估值的基本面投资吧,起码账能算的过来,也不必总和各路资金钩心斗角。 

预期这个东西,在这儿真的彻底被玩坏了,各种角度的博弈,卷到飞起,结果所有人累个半死后,大家都更难赚钱了。 
 在产能几乎全面过剩的当下,继续大批量的IPO和增发融资,只能加剧供给端的内卷。这还没算,到底每年几百个上市企业里,有几个是真正面向卡脖子环节的?有几个是真正好好干实业的?又有多少个浙江国祥?

如果弄虚作假上市能发大财,承担的惩罚风险还极低,谁还老老实实经营呢?数据说话: 过去3年里大股东减持套现了2.33万亿,IPO融资了1.82万亿,定增融资了2.92万亿,合计7万亿以上。而作为现在顶在解决卡脖子最前沿的华为,却恰恰不是上市公司,两相比较,黑色幽默不?

再考虑股市的另一面,那是上亿的投资人,他们的资产状况和预期,也会直接影响家庭的消费,那些是不是实业呢?

不敢再说了,也是懒得说了。 
 收盘后看了眼估值,怎么也没想到一些核心标的就这个价钱可以随便买了。
还有十几天就是24年了,一把的24年只有十几倍估值,还在两位数增长,分红收益率都快3%了,即便只看技术线都是短中长期一起严重超卖的状态。
还是那句话:这轮中国资产的杀逻辑,最终不是大崩就是大机会,中间路线的可能性都越来越小。
时间,空间,估值,技术全都在共振,但它就是不发生。
如果市场可以预测,那它就不是市场了,所以知道自己身处哪个位置最重要,不上杠杆更重要。
既然只能等待,就多关注企业的价值本身,少关注已经逐渐离谱的每日报价。
时间成本这个说法,也只有在你有别的选择的时候才成立,而现在的事实是,没有。
另外,最好别再开大会了,真的会谢。 
 纳斯达克昨晚再创新高,今年涨幅41%,标普500指数今年涨幅22%。而沪深300指数和深综指今年涨幅-12.75%和-13.78%,恒生指数今年-17.05%,并且全部都在新低边缘。也就是说,今年沪深3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收益差,达到将近54%!

不服气,真的不服气,特别是对于一些优秀的公司来讲,完全拿得出手去和美股优秀的公司一比高下,无论是经营稳健性,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特别是业绩增速,哪怕是股息收益率,真的是旗鼓相当甚至是发展增速更好得多。我们差在哪儿了?凭什么这里的资产跌到二十倍十几倍估值还在天天跌,外面的资产贵得多的资产还天天涨?(当然,a股的小盘妖股们涨得很好,这也是事实,赚不到这种钱只能说很惭愧)

信心是金融的杠杆,金融是经济的杠杆。信心的无底线下滑,是对信任的釜底抽薪,真以为这样不会在未来某个时候产生影响吗?我应该算认识不少中产和富裕群体,自己也经过了3轮牛熊周期了,但这次的信心低迷和绝望蔓延,真的是前所罕见,无论是投资业内还是实业创业领域内。

真心希望国家好,抓住宝贵的时间窗口,不要让经济势头和最愿意奋斗群体的信心持续的下滑。外部美国已将进入降息窗口期,内部各个行业都被锤得已经完全不存在资本过度扩张风险了,无论内部外部,都具备了积极有所作为的条件,该果断行动了。 
 财富的积累模型,是在长周期上拥抱时代潮流,短周期上逆反从众和人性。

就现在来说,虽然过去的2-3年投资的体验非常糟糕,a股和港股现在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狗都不理的地步。但讲实话,这个时间也就是个典型的短周期而已,而且它恰好已经到达了极端的一致性预期,从投资的基本理性来看,这个时候的“逆人性”行为才是最高价值的,嘴上可以骂骂咧咧,但手上一定要买足买够。

比较复杂的是长周期上拥抱的东西。很多人认为大环境已经面临自由落地,我认为这是情绪化的判断。其实国家的崛起和没落远比大家想象的缓慢,举个例子,当今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基本上还是上百年前八国联军的改版。即便是看我们自己,历史上比现在更糟糕的内外环境也并不少。并且,全球股市都大涨独中国股市大跌,这反而说明中国经济不会崩,否则,全球的金融和产业链大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大概率上来讲这艘大船还是沿着惯性向前走,只不过没有前些年乘风破浪那么高的航速。从长周期来讲,时代的潮流资产可以分为三类:

1,技术或者需求突变引领,需求端爆发,但供应端竞争激烈,最终的优胜者收益率最大。
2,正在从10走向50的成熟化规模化过程中,缺点是没有上一类从0到1并且迅速到10的爆发力,但优点是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优胜者已经不再难猜了。
3,与时代的变迁不那么敏感的行业,稳定获取时代增量,缺点是爆发力最低,优点是壁垒最坚固,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最优秀。

从我个人来讲,全力拥抱2和3(已经到达估值和情绪极端的偏离),对1还处于观察阶段(情绪不够低,对象优秀度也不清晰)。

剩下的交给时间,交给投资的基本规律。 
 A股要是涨一天是会违反宪法吗?

沪深300今天再创新低,连跌3年,连跌3个季度,连跌5个月,连跌5周

稳中向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活跃资本市场,共同富裕

我对中文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A股要是涨一天是会违反宪法吗?

沪深300今天再创新低,连跌3年,连跌3个季度,连跌5个月,连跌5周

稳中向好,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活跃资本市场,共同富裕

我对中文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好几年前就听说顺丰在研究无人机运输,就是那种能运个一吨多,航程几千公里的,然后就好久没有动静了。最近才知道,研发出来的快递无人机因为性能过于优秀,被空军截胡拿去当轰炸机了[允悲][允悲][允悲] 
 是的,市场化,自由竞争,是一种高端魔法。没有这个,长期必输//@dream2012梦想:这就是大规模工业化+市场化的好处,莫名其妙就研究出来了好东西,军队可能还不知道,当初瘸腿苏联就是输在市场化上了。[开学季] 
 45年前的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复出后的邓小平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闭幕讲话。就是这个如今看上去最普通的十五个字,包含了这之后中国惊天巨变的基本原力。这个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指引。

今天,我们特意刊发这篇改变中国国运的著名讲话,全社会重新阅读,或能帮助我们厘清目前的各种迷惘与争论,令这块伟大的土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http://t.cn/A6lMbehC 
 问了几个朋友,今年持续景气的生意有三个:

破产审计类生意,医院精神科抑郁诊治,润中介类生意

这不是段子。 
 这两天真是冷的邪乎,晚上溜狗前想换上一条2年没穿过的厚裤子,拿出来一套,发现居然系不上扣了。

真是中年发福饶过谁,终于轮到我了。 
 【#A股该学习印度股市优先保护散户# 】#管清友称股市天然不平衡严重失衡# 
对于中国股市目前的状态,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2023凤凰财经论坛表示,大家都很羡慕印度股市这几年的涨幅,印度股市这几年散户T+0,机构T+3,退市制度比我们还严。资本市场的要真正是考虑到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才可以。他谈到,一边是一堆拥有雄厚资金实力、专业风控能力的机构,一边是成千上万的零零散散的普通投资者。我们得承认这个市场天然的不平衡或者是严重的失衡。#A股#@凤凰网财经 http://t.cn/A6l6iXfB 
 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家同意我们应该向印度学习,真是活久见 
 现在市场在几个方面都出现了极限值:

A股与美股的收益差达到最大,A股内微小盘股与大盘的收益差达到历史最高位,最近五年A股与海外主要市场的收益差达到最大,沪深300的PB值达到历史新低,沪深和恒生的连跌年线分别创了历史记录和世界纪录。

信常识还是信这次不一样,不要说服谁,听从内心,自由选择。 
 朋友圈里的在美朋友们确实滋润了太久了,资产丰收岁月静好,也没有被铁拳捶,天天乐呵呵的。  很想教育他们几句,但看了看房股汇债的对比,张不开嘴。还好,可以屏蔽这些不良信息。 
 看到一个说法很有意思:当你碰到吵闹的小孩觉得无法忍耐时,请提醒自己,那都是未来给你的养老账户充值的生力军,他们只是吵几年,却要供养账户一辈子,所以请以感恩的心对待他们。 
 我说句实话,当我看到恒生科技突然崩了的时候,我真的第一反应是“美国又下什么狠手了?”。

然后,没想到,2023年底的今天,在经济如此光明,市场屡创历史新低的时候,居然还有来自背后的红头二向箔。

就这样吧,真的累了。 https://image.nostr.build/4e16b8f7d2d22ac79f6ba2b4bcac1115b730d4fede08ed76f15b09f0eaab9ddb.jpg  
 现在对繁华和烟火气特别有好感。充满创意的各种小店和市集,还有街头小摊贩,都让城市更有活力,也让生活更自由和多彩。

可惜,北京这几年是肉眼可见的冷清下去了。 如果不懂珍惜,有时国家和市场的活力,也和烟花一样易冷。 
 巴菲特:我喜欢美国本土的公司,我和苏西1955年时都买过一家公司的股票,现在苏西和我还各持有1股。这只股票任何时候看起来都是很安全的,真是不错的股票。只有一个问题,这家公司的资产在哈瓦那,卡斯特罗查封了它。我们的股权已没有任何意义股票只能放着。我们曾提出抗议,但毫无用处。我一直保留着这只股票,就是让它常常提醒我,某些国家的法律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多家公司回应网游新规意见影响# 
 我昨天在飞机上无聊,重温1991年的经典老片《过年》。有个片段是老爷子质疑二女婿的工作,二女婿说自己凭本事干工程,不违法。老爷子说现在不违法,政策一变就要你命!-----他们那代人对政策多变的恐惧是深入骨髓的,希望我们我不是。 
 什么叫合成谬误?就是每个东西单独来看他本意都是好的,或者说至少有积极的那个部分。但是大量这种从自己小环境出发的东西,合到一起以后却变成了个吃人的怪物。

即便是涨价去库存,也在某个时间内的局部有积极的意义。 
 大家应该经常看到热搜上有关某件事情的回应标题吧?比如“官方回应xx事件”。你满怀好奇点进去一看内容,正在调查,已开展调查,正在了解情况,已成立工作组。类似这样的回复,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回复能不能直接写标题里,不要浪费我的时间还要点进去,我知道这确实算回复,但我觉得不需要浪费时间点进去了。 
 真实的世界其实只是缓慢的运行着,股市则以10倍速度和100倍的强度表达各种猜想。 
 其实客观来讲,中国股市的历史回报率是很不错的,上证是个编织失败的指数,沪深300和深综指以及一些行业指数历史回报很丰厚是事实。

只是经过了这两年,连上述优秀公司集合的指数的历史回报率都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过去十年的上述指数收益率已经大幅跑输几个主要市场,最近5年的内外市场收益率之差,更是到达了极点。

这样极端的反差,本来是我们对中国资产未来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对收益差的大幅收敛,我们从投资的公司或者中国经济本身来看都信心十足。

但作为中国资产实打实的看多者,也想提一点卑微的建议:真的把说的“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先立后破,以进促稳,支持保护民营企业等等”稍微兑现点吧,真的少出点幺蛾子吧。

大家现在真的不怎么怕美帝。 
 在书店,翻翻外面的一些看法,知己知彼后才能对他们更深刻的批判。用的翻译软件,大概看个意思吧,书里讨论中国的话题不少,能贴出来的大概就这4张。

在海外旅游区,居然没有中国大陆的旅游册。

在世界文学区,《三体》熠熠生辉。 
 这次吃到两个神物级的水果,一个是橙子,另一个是橘子,都是超市里买的。不知怎么说,就是看起来都比较正常,和北京买的差别不大。倒是剥开后一入嘴,口感炸裂了。

小橘子处于饱满度最佳的状态,甜度满分但又不是那种齁甜,是带着充分的橘子本身的甘和酸再被甜包裹住,味觉层次分明。咬下去的时候,汁肉翻滚中酣畅淋漓。我爱吃的水果不多,小橘子是冬季最爱,好不好吃第一口下去就是明明白白的。

至于橙子,我本是一般般,嫌麻烦。这次这个最大的感觉是两个:一是橙肉处于最佳状态,早几天可能还欠火候,晚几天可能有点熟过了,这个就刚刚好处于最佳的状态。二是汁水真的太丰富了,一口下去满嘴水,吃几大口有喝了半杯鲜榨橙汁的感觉。

真的,我爱说实话兄弟们,要不然海关管制,我真想带一箱子回去。 
 现在的市场包括大家的钱包,都在为系统性信任危机不断买单。中间路过了一个又一个挽救信心的节点,走到今天一声叹息(但中国经济的未来是光明的)。

几乎所有投资大师的书,对现在这种情况都有统一的建议,买足优质股票,耐心等待大回报。

但现实是市场每天都对这一投资原则在鞭打,不管业绩,不看估值,不考虑经营品质和竞争优势,再已经跌到这么便宜时还是就是一个跌。

没什么好的办法,如果相信投资常识,那就按照投资大师的原则办。如果实在受不了,那就按照自己舒服的来。

但对付这种程度的铁头功,超强的神经,绝不上杠杆,都是必备的。

那如果这次真的全都不一样了怎么办?别慌,那个时候所有事情都会变得越来越糟,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什么资产都是扯淡。所以别慌,慌也没用。 http://t.cn/A6llh5o7 
 樱花季过来的时候写过长篇,这里补充些碎片。

物价上来讲,衣食住行医,医疗据说全免费没有体验。衣服大概看了看商场里的标价,和北京商场差别不大。食品低档果腹类,我觉得主要是各种小面馆,35-60人民币一顿,比北京贵,但这个档次居然可以找到非常好吃需要排大队的小店。

中档位餐厅,也就是人均100到500级别的,选择太多了,品质普遍比北京同档次高一个级别。再高的或者米其林,选择比北京多得多。

总结就是肉和海鲜等硬菜,和北京差不太多,但水果贵2-3倍,蔬菜和小零食也贵不少。

住,肯定也不便宜,但绝对单价比北京还是低,而且这边都是套内面积精装修交房,贷款利率也比北京便宜得多。几千万的高价格大平层,品质秒杀北京。如果再考虑收入,东京买房的压力应该小于北京一半左右。

行,全面贵过北京,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停车费用是天价,港区看到的停车牌,一小时100人民币以上。夜间也25元一小时。地铁什么的毛估估比北京贵3到5倍(看距离), 
 东京大学创建于1877年,比北大早个20年左右,走在这里很有历史感。校园也和其他著名大学一样全开放,中午还在中央食堂和学生们一起吃了个饭。在农学院资料馆旁边,见证八公与上野英三郎博士的“重逢”,感叹这世上一些美好的东西既短暂又不朽。 
 很多很多年前,在我心里香港和东京差不多是一个级别的先进存在。后来两地去得多了,越来越感觉香港相比东京大阪等城市差得太多了。

我的角度不是比拼它们最光鲜的那片地方,而是城市的下限。香港在辉煌的几个点之外,存在大量大片区域的“贫民窟”,那个房屋之破败肮脏,实在是这种极高人均GDP城市的耻辱。

而东京这种地方,虽然房屋也是紧凑和很早前就建设起来的,而且和香港一样可以看到大量房屋的户型很小朝向也不佳。但是,这里的房子保持了极好的维护状态,我几乎看不到一栋掉墙皮,生锈或者肮脏的楼栋。我是很喜欢逛远离热闹地区的最普通社区的,但越是往偏僻或者最底层人居住区域,这种对比就越强烈。

另外,日本城市有大量的一户建,这里房子虽然紧紧靠在一起,但并不会让人感觉压抑。因为一户建很低,一大片的一户建会放开大片的蓝天白云,空间感是不错的。另外这些小房子就算很小,但也有保持了基本的体面,干净,整洁。还经常能看到很多有设计感或者品质上佳的小楼,每栋楼都不一样(因为都是小块用地小块开发),很有意思。

总之,我觉得大城市差别最小的就是CBD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但那只是城市很小的一部分。差别最大的,就是占绝大多数的平民,甚至是贫民阶层,住什么样的房子,吃什么,有什么保障,这里才是大城市拉开差距的地方。 
 最近把优质公司十几倍二十倍还情绪化抛售的,未来还会四十倍五十倍情绪化的买回来。

市场还是这个市场,里面玩的人也还是这些人,优质公司却会变得越来越好。也就是说,情绪和风格会周期性大折返跑,好生意和好公司会穿越周期把价值底部越抬越高。 
 作为老年化最严重的国家,我转了很多地方却只看到2家专门的养老院。地铁上也有广告招聘显示目前最短缺的就是护工。

这就是现实,即便在最富裕国家,居家养老也是占绝对比重的,条件好的养老院一定会非常非常贵。而且供给短缺,生意模式差,市场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唯一大改善的可能,是全智能护理机器人,但这个几十年内还是科幻。

日本感受到外国人很多,大陆香港台湾韩国是一种,西方人也很多,我住的3个酒店也看到东南亚等外劳服务员。

整个环境对国际旅行者比较友好,英文标识几乎全覆盖,地铁和重要景点中文和韩文也很多。在天守阁上甚至中文介绍还有分简体和繁体。他们似乎不认为便利国际旅行者有损其本土文化的尊严或者不对等。

比较意外的是,东京很多地方都看到不少吊塔在施工,大多是商业楼设施。东京现在富人流行住高层塔楼平层了,一般都占据河边位置,看重风景不太看重朝向。而且都是很敦实的厚塔楼,不流行薄板楼,估计是抗震考虑。 
 #清华逐步实现校园常态化开放#
清华给国内高校带了个好头,高校本就应该是开放的!
目前北京的高校正在有序开放校园,截至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刷身份证入校。 
 好[good] 中国是世界上社会治安最好的地方之一,在这样安全的地方,社会氛围理应是更宽松和自由的 
 2023年,是市场预期落空最大的一年,市场情绪到了下半年每个月都在更崩溃,直到前不久的绝望。所有与看多中国相关的资产都继续第三年大  跌,看空类的则有不错的收益(避险的是一类,没有基本面的微小盘概念炒作是另一类)。

此时此刻你看的是什么结论就会有很大出入。看股价表现,特别是在这么惨的股价之上的各种“市场有效”的解释和故事,悲观和绝望是非常合理的。

如果看的是公司经营的不断新高质量良好的结果,看的是估值的绝对水平只有十几倍二十倍,相对水平是自身历史最低最低国际相比也很低,看到之前我提到的“市场处于内部结构对比,外部和内部收益率差值和估值对比,自身下跌的时间空间对比等多个极端”,那么不乐观是不可理解的。

我相信极端态本身就是脆弱的,多个极端态的并存更预示着强大反作用力的酝酿。

我依然相信市场不可知但可衡量,估值情绪以及各个维度的数据衡量已经很清晰,但市场怎么走怎么破局不知道,只知道它大概率是让人意外但会过头解释又是合理的。不知道的只能交给市场自己,但可衡量的部分必须知行合一,这个时候就是认死理,满仓,但不杠杆(这是对市场不可知最基本的敬畏)。

当然基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区间,以及市场生态新的情况,以往的永远满仓策略会有重大调整。未来在市场的另一端,大幅降低仓位和保持长期等待将代替以前的策略,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节不必赘述。

总之现在当下,我想说,有2030年之后真正进入老龄化的更新常态在前,你要摸趁着现在各个维度的绝望估值选择“信”,要么真的是底层信念上真的就“不信”了,但千万不要市场未来大反弹起来的时候开始转变思路。

但说实话,其实我们的市场哪儿有什么“坚信”?巴菲特说中国人什么都好就是赌性重,是,赌性重这个特征,不会因为牛熊而改变,只会加大牛熊本身的波动程度。

2024,相信价值投资最朴素的原理,相信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相信人性在两个方向上的表现都会很稳定。

新年快乐,哪怕是苦中作乐。 
 在办公室正整理资料,旁边的聊天已经不受控制的传了过来。两个小姐姐见面坐下,其中一个来喽就说正在和老公办理离婚手续。后面才搞清楚,不是感情问题,是她老公创业做的公司终于挺不住了,亏了太多钱了,这辈子可能都还不上了。为了家庭考虑,尽快离婚分割财产,让老婆和孩子至少先安稳住,老公自己一个人扛着再说。这是和闺蜜商量一些帮助的事宜。

看着是很体面的知识分子那种,轻声细语的,可以想象之前大概是个幸福充满希望的家庭。

一声叹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兹说过:“世界上只有四种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

这位大师显然没有认知到另一个国家的极端特殊性。 
 最近有个“工业大摸底”的段子,说摸底中突然发现一些民企开发出了宝贝等。其实大多是以讹传讹,无论是里面说的碳纤维还是那个无人机,又或者是隐身材料,其实这几个公司早就有军工部门了,早很作很久了,所谓“突然发现”纯属扯淡。

但长远来看,民企整体的研发资源和活力,相比固定的几个科研单位来讲肯定是大得多。军事需求和民营企业的研发资源对接,需求驱动和供给端创新一起带动军事技术发展肯定是必选的路。 
 别看这两天也是耳光,其实有的已经明显跌不下去了,因为性价比对照实在是过明显了。最危险的是公募持仓在历史新高附近的微小盘概念股,到时候出都出不来。避险股已经连续牛了三年,上涨早已扩展到业务既不避险分红收益率又不高的类似品上了。一个是在做下影线,一个是在做上影线,都是几年周期级别的。 
 从没见过高股息成为市场这么坚定的信仰,也从没见过沪深300连跌6个月,同时连跌4个季度,同时连跌4年。

只要活的够长,什么奇观都会见到。 
 说吐槽话吧,显得不高级

说正能量吧,对不起良心

就这样吧 
 从没见过高股息成为市场这么坚定的信仰,也从没见过沪深300连跌6个月,同时连跌4个季度,同时连跌4年。

只要活的够长,什么奇观都会见到。 
 说点儿别的,最近看的一部美剧很有意思。是说在一个平行时空中,美苏依然在冷战,而且苏联成为了登月计划的胜利者,美国航天部门士气低落陷入困境,最后又如何败中求胜并反超的故事。这个剧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拍得特别真实,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人物情绪等等,如果不说这个故事假设的前提是虚构的,完全可以按照那个时代的纪实片来看。

我就想,这个特别认真开脑洞的剧集,到底是反映了他们时刻存在的危机意识,还是彻底杀人诛心的骄傲呢? 
 我经常往日本跑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签证,有了5年签买张机票就走的良好体验后,再办那些很麻烦的签证就变得更烦人了,除非真的是特别心心念的目的地。希望未来我们这种良好的体验能越来越多,也希望对外国来华旅游签证办理更简便,交流越多对我们越有利。 
 又是一个中国股民熟悉的开周
其实现在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天天跌与个股,行业,甚至经济基本面和外围宏观的实际情况联系并不大了
现在无脑跌其实就是几个字:没信心,不信任,怕了
要扭转是没有办法吗?当然不是,但肯定不是靠漂亮话说尽

咱不和美国比预期管理,那是把自己活活气死。也不和日本韩国市场比,咱就说和自己以前比,跌到现在这个程度,在近年已经发了上千股票的基础上,连新股IPO暂停都不考虑,大家都在为一种罕见的固执,傲慢和冷漠买单

信心其实是容易扭转的,几个实干的动作,或者一些实质性的有利数据等等都可以做到。但信任这个东西,走着看吧。 
 有一点不同意,信心很难扭转的。即便做几个动作,也难以取信。信心需要长期慢慢呵护。 
 沪深300马上又历史新低了。日线5连跌,月线6连跌,季线4连跌,年线4连跌中。 
 沪深300各个维度破极值,上证指数正式跌破20年的“国运线”,港股开始创造世界记录的连续五年阴

好事 
 又刷了一遍数据,确认所有维度都达到极端底状态,甚至连画线都符合。这次一样不一样,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显现。

这次还一样,不用说。

这次不一样,也别慌。

因为所有人都逃不掉,房子,现金,债券,工作机会都会崩。明天有空写一个经济崩盘下的资产情况。 
 今天有人艾特我一段微博评论,大致意思是说:现在看到股民和基民们抱怨多,好事,亏死他们就对了,这就是金融改革取得成效的证明。等前几十年这批富裕的人把吃的东西都吐干净了,金融市场才健康了,国家才安全了。对此感到赞同的很多。

我这种长期看恐怖片来助眠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丝冰冷的颤栗。 
 看看深成指,过去10周里9周是跌的,过去6个月都是跌的,过去的四个季度都是跌的,过去的3年都是跌的。

从成立当年收盘指数至今30年,只涨了6.7倍(同期上证涨了4.2倍,还没有沪深300指数)。

而1994年的时候中国的GDP是4.86万亿人民币,23年是126万亿,涨了26倍。货币增发了多少倍,自己查。

再看看美国标普500指数,94年到现在涨幅正好10倍出头,好像也一般。但同期美国的GDP增长了多少?3.68倍。

我们的经济增速空前好的30年,股市的收益率远远跑输增速早就放平的美国股市,为什么?

不抱怨,但也要看到真实的情况。

https://m.primal.net/HYzf.png

https://m.primal.net/HYzg.png 
 我们看一些海外的历史情况,会发现GDP增速与证券市场投资回报率不一定同步,完全有可能出现GDP增速下降,但市场的长期收益率反而提升。

但这个情况并不是必然出现,其内在逻辑是:

1,经济增速的中枢可以下降,但不是失去增长动力,不是长期衰退,而是在一个新平台实现下一轮持续增加。

2,市场生态一定要向着提升股东回报率进化。市场外部有政策和监管的压力,企业内部通过分红和回购提升回报。从高资本开支向着高资本回报驱动转变。

是,任何市场里都有能赚钱的人和机会,但这和建设一个比较正常的市场并提供更多更稳定的回报机会,是两码事。前者是你觉得自己牛逼,后者是市场生态和制度牛逼。 
 
目前A股的总市值在75万亿左右,美股的微软3万亿美元,苹果3万亿,谷歌1.9万亿,这三家公司的市值就有7.9万亿美元,约56.65万亿人民币。

三个美国公司的市值,等于整个大a股总市值的约76%

这到底是个什么市场啊?——我是对这两个市场同时发出灵魂质问 ​​​


https://m.primal.net/HZTq.png

 
 2023年中国GDP相对于美国GDP的65.7%,当然这里美元升值影响很大。而当前全中国上市总市值大约是a股75万亿,中概6万亿,港股与中概不重复的部分4万亿多,合计85万亿左右,占中国GDP的67.5%。

美国23年GDP约26.94万亿美元,美股总市值已经达到GDP的200%,也就是53.88万亿美元。

按照现在7.17的汇率,全部上市的中股总市值,只有美股总市值的22%!

而且从结构上更魔幻: 美股是以科技股,包括软件和硬件科技企业领头涨,其它跟着涨。中国股市则是以公共事业和国企领头涨,其它都持续大跌,特别是科技和制造业最溃不成军。

这是经济总量占美国7成,工业总产值是美国几倍,14亿人口消费市场,拥有从互联网到中高端制造业,遍布几乎所有能源到基建,全球工业产业链,和实体和虚拟消费的资产包,目前沪深300的股息收益率都超过3.3%,只需要20%出头的美股市值就可以全部买下来!

从任何角度看,只要有基本的常识,都会看到其中极其荒谬的地方。我们都承认差距,但决不是上面这样离谱的定价差。这是极度乐观对极度悲观的魔幻时刻。

把市场搞得这么悲观绝望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看到那些经济休克疗法的,人口结构崩塌的,同样地区局势紧张的,甚至正在打仗的,都没有这么惨。

业绩报告逐渐披露中,对重点关注公司的经营成绩真的非常满意和佩服,但信心崩塌的惯性下,当前的基本面和估值都是没用的。

信心的崩塌是会传染的,这点已经被充分证明了。确实需要一些负责任的举措,走出对中国经济和前途信心下降的螺旋了。

只要真正重视经济发展,不折腾,帮一把,重视加强股东回报建设,市场的前途简直不可限量。 
 远离意识形态争斗,远离极端红和极端黑,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工作,纳税,守法,消费,做个人畜无害,只取悦自己不伤害他人的普通人,就已经很好了。 ​​​ 
 这3年来最幸福的,可能就是既不炒股理财,也没买房烂尾,还不看男足的中国军迷了。 ​​​ 
 过去十二个月里,沪深300,深成指,创业板都是有十个月是跌的,只有去年7-8月微红。而且本月创业板和深成指,还创出了去年以来的最大月跌幅。

只有避险股和这几天的第二波中特估涨不停,也就是说本质上做空看空中国经济的逻辑遥遥领先。

至于看好做多中国经济的,无人生还。 ​​​ 
 苟活,也是一种时代风貌 ​​​ 
 一边是房产销量滑坡,股市没有新增资金,另一边是家庭储蓄额和每年增速历史新高。

一边是经济增长乏力,需求怎么刺激都无效。另一边是一些城市房产和汽车都还在限购,游戏娱乐教培等还在被盯着。

乐观看,一些拧巴的地方稍微正常些,都比100个喊加油的文件强100倍。自己封印自己的活力,真的没有道理。 
 数据从所有维度表明已经在极端态的极端点,事实又用每天的耳刮子冲击这个假设,怎么办?

没啥办法,本质上股票确实是一种高风险投资,想舒服可以,想普遍赚钱也可以,想赚大钱也可以,想舒服普遍赚大钱,不可以。

极端点都是最感性的人在最激动的时候交易出来的,而投资价值则是最冷静的人在最保守的时候计算出来的。现在这两类人,已经握手了。

再难的几年,那也就是几年。线性外推往往是错的,不管是高峰期还是低谷期。真实的情况其实大多既没有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能熬过去才能看到大结局。不杠杆,停止各项投入,相信最简单的投资原理,就这样就好。 
 今年1月份至今,全市场下跌的平均值达到17%,月跌幅直追熔断月,排名即便在A股自己历史上也可以名列前茅。而历史上那些大跌月,基本都出现在大牛市刚结束,或者一轮暴力反弹刚结束时,而这一次,是在指数连跌了3年以后的加速暴跌。

是的,从投资角度来讲,越便宜往往意味着未来收益率的提升。但这不代表越变态的市场就越美好,更不代表导致这种股灾的傲慢和冷漠还要被“合理化”,我们是投资人,不是受虐狂,至少我不是。 

好了,下一篇详细讲讲现在市场的机会和风险评估,铁粉群见。 
 群在哪里啊 
 经济发展就是最大的国运,持续发展就是最大的本事。

经济发展得很好,可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经济不好,连本来不是问题的都会出问题。

本来就不富,一旦错过历史发展窗口,无穷无尽的麻烦一定会劈头盖脸的砸过来。

2030年之后的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斜率,将让人瞠目结舌。

面对窗口关闭的倒计时,定力超强,一定是早有张良计。 
 孩子小的时候,陪伴和快乐就够了。到了青春期,感觉更重要的不是管好孩子,而是改变自己。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首先是不要把孩子放在生活的最中心位置,过于关注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压力。爹味浓重的“为你好”并控制一切,其实是最糟糕的。

其次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独立,爱她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她形成独立人格。这里当然也包括给与宽松但不奢侈的资金独立性,养成基本的预算习惯。另外也包括学习自驱力的培养,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支持,但不大包大揽,要让孩子自己参与学习计划并自我激励和执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每个学期的考试,学习是一辈子的长跑,学习也是她走进更广阔天地和更大自由的途径。

然后就是精神上的平等感,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关注她是不是开心,爱听哪个乐队的歌,爱玩什么游戏,最近学校有什么有趣的八卦等等。倾听和参与聊天,但不指手画脚和居高临下的点评。让孩子感觉到其实什么话都可以说出来,理解的大家一起大笑,不理解的平等交流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动用家长权威。

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有时候觉得也很难搞。但可能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家长和孩子都变得更好吧。 
 看到个数据,本周全市场平均跌幅已超越了熔断第一周主跌的14.37%,名列历史最惨周跌幅榜的第二名(第一也是熔断中发生)。

今年仅仅过了1个月,上证,深成指,创业板,全指医药,恒生科技,恒生医疗,半导体,军工,中证1000,中证500,中证全指等等已经达到或超过去年全年跌幅,所以这也是历史上最惨的一个月。

同时,这也是主要指数连续下跌的第三年,第四年(沪深300等),第五年(恒生等),这在全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历史上也前所未有。

手欠去看了眼台湾股市,去年大涨26.8%,今年目前小幅收阳,历史新高点附近。 
 看了看长颈鹿贴,又看了看人日报,很无语。

为什么历史上,会发生一些后人看来很奇怪和讽刺的事?

大概,这就是原因吧。 ​​​ 
 讲实话,虽然期待那套从天而降的掌法,迟迟没有动静。

但最大的利好,其实已经出现了。那就是——极端便宜。

自上而下的看,全市场估值已经达到接近08年最底部的历史最低点。横向国际市场比较,差价也达到了历史最大值。

中间各个行业指数和宽基指数,很多都已经创造了新的历史低值。

自下而上看,一堆的十几倍估值的优秀公司,甚至是全球细分产业垄断者,有的连分红收益率都超过了3%。

一些公司已经便宜到,需要大涨30%以上才能回到2018年最低部时的20pe,这还是以2023年的业绩为基准,而24年依然是大概率的稳健增长。

当然,极端便宜也会无效,那就是大衰退,而且是长期大衰退。对于这点,按照各自认知判断,知行合一就好,不必争论。 
 巴西指数(2014——2023年):-2.91% -13.31% 38.93% 26.86% 15.03% 31.58% 2.92% -11.93% 4.69% 22.28%

南非指数(2014——2023年):6.00% 4.16% -4.14% 19.49% -10.98% 8.81% 7.01% 23.30% -0.14% 5.29%

俄罗斯指数(2014——2023年):-45.17% -4.26% 51.86% 0.42% -7.42% 44.93% -10.42% 15.01% -39.18% 11.63%

印度指数(2014——2023年):29.89% -5.03% 1.90% 27.97% 5.91% 14.38% 15.75% 21.99% 4.44% 18.74%

中国沪深300(2014——2023):51.66%   5.58% -11.33% 21.83% -25.31% 36.07% 27.21% -5.20% -21.63% -11.38%

香港恒生(2014——2023):1.28% -7.16% 0.37% 36.02% -13.61% 9.57% -4.14% -14.86% -14.41% -13.94%

金砖五国过去十年的市场表现 
 去年量化和各种小票策略已经做到很拥挤,现在一跌就出现了流动性危机。这个方向很麻烦。

好的是,之前被放了快3年血的地方有止跌的迹象。

但市场这样持续性股灾,在世界主要股票市场里简直堪称奇观,我想不出任何一个正常国家会对此置之不理,我也想不出这么不作为有什么好处?

我不知道有没有金融战,但可以说公信力已经输得裤衩都没了。

而最讽刺的是,他们显然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鸟事儿。 
 一方面说股市里大部分都是垃圾,买垃圾那当然跌死活该。

另一方面,又每年几百个ipo几年上千个的上,根本没商量。

咱就是说,能不能要么咱让大多数垃圾退市,要么咱别再大批量供应垃圾了? ​​​ 
 现在每天波动都很夸张,股灾中也有时不时的拉升,这种离谱状态下,要么什么都不要做,要么就往已经是明牌最优秀又最便宜的方向上去调仓。

但这个时候割肉肯定是错的,不断补仓本身素质很差又远远没有跌到极端位的股票,也是非常危险的。

核心一点是:在市场剧烈的情绪宣泄中,确保用理性和算得过账的资产视角来做决定。 
 我说一下哈,有不同意见大家自由交流,只要是就事论事的,不管正方反方都没问题,有数据有逻辑的更会推。但对于动不动揣测我,或者喜欢说怪话的,那直接拉黑。很简单,这里就是个聊天说话的自留地,我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来去自由,但请别指导我该怎么说话,ok? 
 还是那句话,最大的利好是极度便宜。

缺的是一个火把,甚至是一个小火苗。 
 中证2000暴跌后的估值还有46倍,股息率1.2%。中证1000的估值也还有26倍,股息率也只有1.7%。那么这些小微公司是有更好的成长性吗?23年三季报,中证1000指数的利润同比 -19.75%。

与之相比,沪深300在23年三季度的利润同比 +2.08%,估值是10倍,股息率是3.3%。
所谓最贵的创业板指,23年三季度报利润同比 +8.5%,估值是22.9倍,股息率1.1%

而且诡异的是,按说注册制之后供给无限,小微型公司更应该折价了(除非经营被证明优秀的高成长),但过去2年多微盘股超级大牛市,小盘股也非常坚挺去年基本没跌。相对于全市场来讲,在经济下行周期盈利更差,注册制后没有壳价值背景下,微盘股和小盘股的溢价反而上升了。

原因在于,市场发行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和量化策略基金,这些品种最容易起效的就是微盘小盘股。 
 救市,就是要既做又说,说到做到,这种光明正大才是国家级的做派。

当然持续几轮的股灾总不能白挨了,这个过程里就是一件事:尽全力搜刮最优秀最便宜的公司。

一些龙头公司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里,都会是宝贝,现在却在按照垃圾打包的价格出售。

时间在它们一边,赔率也在它们一边。

不把这些钱赚了,是犯罪。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我们先是在不知不觉中落后,然后迎来被痛击的百年屈辱。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气时代,我们忙着内部搞运动和建设乌托邦,与时代的差距再次拉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和互联网时代,改革开放后成为正常国家,续而持续奋起直追,终于成为这一次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第四次工业革命,AI人工智能时代,开局落后最强者,挑战巨大。但一切也刚刚开始,机遇同样巨大,但肯定不能指望押宝在国企。 
 四次革命是室温超导 
 目前美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万美元。美国的GDP当中服务业占了80%,很多人认为这表明其经济的水分很大,这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能这么简单的看问题。美国的服务业占比很大,一方面是按照支出法统计的GDP,但更重要的还是其消费市场持续保持旺盛,旺盛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求侧的刺激成功,另一方面是供给侧每隔几年总有新的产品引领全球。

我们要看到,当今人类社会市场规模最大,壁垒也是最高的几个超级大产业:金融投资,药和医疗器械,消费电子,互联网,旧能源,新能源汽车,大飞机,军工,媒体娱乐业等等,美国都是龙头甚至是寡头,这一大堆万亿美元规模的行业只要不被颠覆掉,就很难出现其国力实质性的大衰退。

更重要的是,AI和机器人的结合可能在未来再催生一个比互联网+汽车加一起还大的巨无霸产业,而目前来看美国在这方面依然是领先好几个身位。这还不提,黄仁勋说的AI将激发出生物医药的跨越式发展,以及马斯克正在干的太空航行,对未来埋藏了多大的可能性。要知道,美国的总人口只有3.3亿多,同样是切入万亿美元,对美国和中国人均GDP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然它也有死穴,那就是国债已经在悬崖上裸奔了,这肯定是个史诗级大堰塞湖。但这个世界其实谁都有死穴,你去翻翻任何一个大国都是。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苟住不发生垮塌?你能不能保持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或者哪怕是延迟问题?有时候路走着走着,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再说的残酷点也许别人先倒下就解决了你的大麻烦了,但前提是你不能被当下的问题绊住脚步。

回到我们自己,指望竞争对手自己倒下衰败是不现实的,而且可能是与事实相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实事求是,凝聚一切力量,加快脚步,全力发展。

其它的,都是扯。而且扯不死别人,只会耽误自己。 
 人到中年,感觉人生又一次来到了一个重大的分叉口。

就是,要不要学钓鱼。 
 未来智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可能比传统车市场高很多。传统汽车里丰田的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3%左右,传统上来看买哪个厂商的汽车主要是一个价格,产品和品牌偏好度的问题,各个厂商的车本质上其实差别并不大。

但在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汽车的“软件特性”前所未有的重要,特别是智能化将直接决定了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不同品牌车各自背后的智能系统能力的差异可能拉开很大的差距。并且这一过程中,是强者愈强,最领先的企业有更海量的数据,可以更快的软件迭代。而反过来看,选择了落后的车企,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可能越来越慢,甚至突然无法使用(这是与传统车最巨大的区别)。

所以软件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决定驾驶体验和长期资产风险下,选择头部企业的理由比传统车行业要强得多。所以现在这个行业,一方面是这2年里销量一定要跑到足够上岸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智能化水平一定要在未来2年里跑到最头部,哪个落后都不行。前一个弱活不下来,后一个弱跑不远。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里,奥迪+宝马+丰田+大众+本田的营业收入总额,还有约1.5万亿人民币,其中高端市场的德国三驾马车约9000亿人民币。未来这些外资巨头在中国市场份额再下降一半儿,是个很正常的事儿。

另外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千人220多辆,不和欧美比,同比高度都市化且公共交通极其发达的日本,其千人保有量也维持在590量以上。目前压制我国汽车销量上升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消费能力处于低迷阶段,另一个是某些地方管理落后的行政限制。 
 过去十几年中国社会的最大焦虑,就是飞奔的房价。耽误几年没下手,半个阶层的差距就出来了。

现在房价作为一个大类资产,既没有时代趋势,更不具有性价比价值。格局弄不好正好反过来成为:晚买几年就能省不少钱,不小心买在山顶的,或者加了过大杠杆的,还会被打穿最初的资产阶层。 ​​​ 
 卓越的公司,总是能制定正确的战略,以极致高效的经营实现目标,并打造出差异化竞争优势,还总是拿出超预期的业绩和财务表现。

虽然当前市场更喜欢宏观形势,政策和博弈的分析,但我还是觉得,自下而上,与看得见的竞争优势,和高含金量的成长企业在一起,最踏实。 ​​​ 
 股市真的好起来,第一消费信心一定会明显回升,第二行情起码是以年为单位的上涨周期。 ​​​ 
 苹果放弃汽车项目,对苹果本身是件好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件好事。 
 虽然一直以来,我们的市场先生是经常性神经过敏。但经过这几年的“特色发展”后,肉眼可见市场的病情进展迅速,已经是日常抑郁加狂躁的双相情感障碍了。

猜这种精神病人的心思,早晚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也折进去。老老实实,优质,便宜,分散,等吧。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了,看样子起码还得一年以上才有停火机会。大几十万人死亡,一方成为废墟,另一方也深陷泥潭前途渺茫。

开启战争很容易,想停下就不是一个方面说了算的事儿了。 ​​​ 
 市场趋势扭转是最重要的,其中会有先涨有后涨,但只要是好东西不用担心,来回追热点反而是一场空。

换村长后对市场情绪和一些问题改观还是很大的,务实了很多。后面最重要的还是经济预期的改善,那才是中长期趋势的扭转。当然市场往往不同步,等看到经济数据验证时,已经涨一大波了。

但到那个时候,赚钱效应其实也才刚刚开始。当前沉睡在储蓄中,并且已经无处可去的海量流动性,将开始一个从试探性流入,大幅流入,再到疯狂流入的进程。

人性恒久远,金钱永不眠。 
 路上看到的第一辆,回头率太高了。
想想我的车可以置换成一辆L9+一辆MEGA,再退30万现金,中国新能车的竞争力真不是吹出来的。 ​​​


https://wx1.sinaimg.cn/large/5dfe996bly1hncoosdmfij22at33u1kz.jpg

https://wx4.sinaimg.cn/large/5dfe996bly1hncoouu70ij22dc35skjn.jpg 
 有人起诉莫言并指控他的作品“侮辱革命先烈”“美化侵华日军”,引起广泛的警惕。尽管很多人知道这就是起诉者为自己收割流量的闹剧,但依然很警觉这样的闹剧能够在今天的网上活灵活现上演,担心这可能导致政治构陷风在互联网上的发酵升级。
很重要的一条是,莫言在国内创作,而非出走西方,用文学羞辱故土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创作于改革开放时期,虽然写作风格从一开始就在国内受到一些争议,但我们的社会接纳了他,释放了他的天赋和个性。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2009年写成,并于2011年早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国内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也就是说,中国的体制肯定了他的创作,他的成功首先是在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的成功。

很早就有对莫言喜欢写中国落后、黑暗一面的批评声。1988年电影《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当时很多人就不以为然,觉得那部电影迎合了外界对中国落后的欣赏。这些批评都是正常的,它们没有影响文坛继续对莫言的开放。文学批评是争鸣,是各抒己见,而不是要扣政治帽子,对人搞无情斗争。

然而那个所谓起诉,对莫言的指控是他“侮辱革命先烈”“美化侵华日军”,这些指控不仅是扣政治帽子,而且很应景,一旦成立,在当下有一剑封喉的杀伤力。如此对待一个中国体制内成长起来的主流作家,完全迈过了文艺批评的界线,如果我们纵容这种做法,就形同打开了一个用严重政治定性打击、迫害文学创作者的新空间。虽然起诉者之前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的极端做法迅速得到一些人支持,聚拢了人气,它为社会上其他潜在投机分子做出一个用构陷、撕咬他人谋取个人成名之利的示范。

文学的功能之一是批判,而那些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如果用严厉的政治尺度肆意牵强附会,多少人和多少作品能够被罗织出“居心叵测”“实施政治攻击”的罪名,那将等同于打开构陷整人的潘多拉盒子。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相信,他在做那些创作时不可能是为了有一天获得诺奖做准备,刻意迎合诺奖的标准和西方口味。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概率极低,一个乡土味极浓的中国作家怎么可能用自己一生的创作去追逐那个虚无缥缈的可能性呢?

莫言获得诺奖,就倒推他的作品有政治问题,这种思维也是极其有害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确经常掺杂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意识形态也非它的唯一指标。就事论事谈莫言获奖这件事,它对中国文坛是好事,事情的主导面是积极的。我们对此实事求是的认识不能被诺奖的其他一些倾向而简单覆盖。

如今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非常极端并且活跃的“政治审查者”,一些账号打着“爱国”“正能量”的旗号,将政治正确的大逻辑简单化成具体、绝对的标签或禁忌,在我们改革开放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横冲直撞,不断揪住一个人和一件事进行政治吊打,将正常的商业行为和创作表达,或者一些技术性差错上纲上线成“别有用心的对抗”,在网上营造出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戾气,对中国宪法秩序下宽松和对外开放氛围形成了破坏。

起诉莫言“侮辱革命先烈”“美化侵华日军”是十分荒唐的,这一极端表现能够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招摇过市,并且动员、串联起各种激烈情绪,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警惕。信息茧房效应和大多数人的沉默导致了一些极端东西在特定圈子里受到欢迎,营造出它们有很大民意基础的假象,这种假象容易产生欺骗性,影响一些人对社会真实意识形态和民意的误读,这会鼓励激进的东西得寸进尺,更加嚣张。

我们社会需要在大是大非上的清醒,坚守原则。起诉莫言代表的是关闭和收缩,是极端化的“政治正确审查”,是对党领导宪法秩序下宽松和自由的冲击破坏。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蛊惑人心的激进表演,坚决阻遏极端势力在我们社会中扩张、发酵。 
 感觉整个世界的舆论场都在越来越割裂,虽然争论的不是同一件事儿,但都是大是大非的话题。 
 印度股市总市值4.33万亿美元,23年GDP3.73万亿美元,股市市值是经济总量的116%。印度虽然经济增速很高,但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资本化率不高,所以这一比值相当高了。

日本经济增速很低,但资本化程度高。目前市值7.2万亿美元,23年GDP4.2万亿美元,比值171%,也是非常高的水平。

至于我们,是经济增速中等,资本化程度高,目前中港中概加一起,大约是70%左右。 
 王局最新的两期节目,精彩。 ​​​ 
 【今年全国人代会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财联社3月4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娄勤俭说,统筹考虑以上安排,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 (上观)

https://wx2.sinaimg.cn/large/aafc85c3ly1hnev6al7jqj20u01f6n2y.jpg 
 最近看了《俄方回忆录》,是俄罗斯专家关于中俄军事合作历史的总结和反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有几点:

1,他们认为俄罗斯当年被趁火打劫了,太多好东西被贱卖给了中国
2,他们对于中国搞成的市场化经济是羡慕嫉妒恨,认为民用市场的成功是军工超越俄罗斯的关键因素
3,他们认为中国人过于精明,和中国人合作要非常小心,好在中国人是比较重感情的
4,他们认为时代机遇让中国人对美俄两种技术都了若指掌,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5,他们对于中国科技人员谦虚低调实干的风格非常赞赏,对于自己的爱吹牛的民族性格感到无奈 
 本轮市场见底反弹后,依然是看淡经济前景的类别涨得更好,微小盘股也从股灾到大反弹,市场也依然在3000点俯卧撑,小作文和游资量化风依然是盘面主演,似乎什么都没变。

其实市场监管明显进步了,只是经济信心依然萎靡不振。市场也依然很便宜,而且年报和一季度报,不断证实着优秀公司的发展。

总体来讲没什么好办法,宏观预测,风格博弈,难且危险,只是加剧内耗。就是耐心聚焦在好生意,好公司和好价格,适度分散,绝不杠杆,活下去,看未来。

与以往每次熊市底部位置的高赔率高概率相比,现在情况是赔率很高,概率中等。说人话就是:值得等待和押注,但别赌命和着急。 
 关注的一个制造业细分龙头,在每年业绩都增长很优秀状态下,去年大跌今年初继续大跌,估值之低已经看不懂了。结果从2月份至今又开始大涨了60%以上。在所谓的宏观大年里,神经病一样的走势格外多。

但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宏观预测和市场博弈错了一样惨,而一直对的始终没出现,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加剧了内耗。 
 昨天看到越南海关勒索的热贴,这也是我从来不爱去东南亚的原因之一。就带家人去过一次巴厘岛,过关也遇到了要小费,提前和家人说过了一律不给和他们耗,后来还好耗了几分钟过去了。其实当地的旅游服务还是挺不错的,遇到的当地人也比较友好,就是海关太让人恶心了,去非洲都没这样,花钱有的是选择,何必惯着这帮傻逼。 
 冷知识:湾湾1995年建立了全民健保体系,当年人均GDP1.25万美元。 
 感觉今年清明期间,在街头烧纸的少了。另外北京现在市区内的墓地已经基本没了,郊区也很少,河北有不少小陵园会和医院合作推广销售的,但这里面大部分土地的产权或者陵园的资质有问题,要小心。 ​​​ 
 整个市场有点发育得像期货,不看当前业绩不看估值也不关心DCF,就是放大反映宏观预期,预期对手盘的预期,基于小作文等高频变换预期,用博弈卷博弈,用更短逻辑卷短逻辑。最后都累个半死,换来的是最低复合收益率,最高波动率和最大换手率的市场。 国人的优点是聪明,弱点是太聪明。 ​​​ 
 假期带着家人顺便逛了几家国产电动厂商,本来只是打算和老婆科普下国产制造的进步的。现在麻烦了,在详细了解和试乘试驾后,老婆强烈要求消费降级,换国产电动车,快顶不住了。 ​​​ 
 据说,连黄图群都不交流主业,开始聊黄金了 ​​​ 
 从中长期来看,有几点想法供参考:

第一是对美出口占比高的谨慎,中美大前景已不可逆,美方向的业务已从增量变为不定期发生的风险。

第二是与幼儿青少年需求相关的方向谨慎,加大对中年品质消费和老年刚性消费方向的投资,在各种拖延下人口结构和总量都不乐观,局部需求确定性更强。

第三不考虑与房地产关系紧密,特别是与竣工端联系紧密的品种,超级定力下房地产出清周期可能比想象的长。

第四是对于高杠杆类生意,内生性现金流差,对普通股东不友好,资产和业务复杂模糊的规避,经济平庸期暴雷和主动出老千的概率大大提升。

第五,相比短期业绩增速,更看重其ROE的水平和稳定性,也更看重企业对股东的友好性。行业弹性虽然下降,但经济平缓下其实更有利于龙头企业,更有利于资本开支的下降和ROE的提升,这其实反而提升了长期股东回报。但这有赖于生意本质的优秀,或者竞争优势的显著,以及企业股东回报意识的加强。 
 还是那句话,公司顶层不在乎业绩和发展,组织整体就是熬。钱包持续瘪下去,企业文化唱的再好听,愿景再美好,也真的只能听听。其实没人是傻子,嘴上不说,但有的跳槽,有的摆烂,大家都会更打自己的小算盘,小算盘多了就容易离心离德。这种状态的时间长了,信心就慢慢真凉了。 ​​​ 
 感觉现在到处都是说车的自媒体,已经在各个平台泛滥。我就好奇,这个赛道其实很难作出差异化的,耐用品也不像普通商品那么高的消费频率,能赚钱吗?厂商营销费应该也就覆盖得到头部自媒体吧,下面大量碎片化的都在免费劳动交个朋友? 
 昨天有网友谈到:巴菲特说过,系统性风险就是个伪命题。我其实不记得巴菲特说过这个话,但这个话题挺有意思。因为这句话,从美股来看,它确实是成立的。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我们假设他15岁开始严肃的投资,那么他至今79年的投资历史里:

1,美股真正可怕的是1929年的连续4年大跌,是真正的经济大萧条,GDP剧烈下滑。这波也把巴菲特的恩师给干得差点破产了。痛定思痛后,才有了光芒四射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人》。而这段最惨痛的经历,巴菲特还没出生,所以躲过了。

2,同样由于足够年轻,巴菲特又正好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其实即便是二战,美国股市也就跌了3年,并且3年的跌幅也不过就是-2.9%,-12.7%,-15.38%,是的,比过去3年沪深300跌得还少。

3,美股二战后另一波比较可观的大跌,是把其合作伙伴差点干破产的1973年的两年连跌,跌幅-16.5%和-27.5%。但幸运的是,巴菲特在之前几年因为股东长期资金风险等问题,而解散了基金。伯克希尔在那几年的主要业务依然是纺织,保险和银行。虽然期间他个人在投资,但这与芒格面临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4,那之后美股的再一次三连跌,就要等到近30年之后的2000年了。那次的三连跌跌幅是-6.2%,-7.1%和-16.7%,是的,也比沪深300过去3年的跌幅小得多。而且要注意,这次“大跌”之前,美股是经历了足足10年的史诗级大牛市。

5,所以,巴菲特职业生涯里真正遇到的“系统性风险”,大概只有2000年的3连跌,2008年的大跌,加一起也就是4年。在70多年的其它年份里,美股不仅不存在几年连跌,连跌幅超过10%的都寥寥无几。

6,我们从1945年至今的79年来看,美股年阳线的年份比例达到75%。而如果我们把跌幅5%以下的年份也扣除,因为这个跌幅实在不算什么事儿,那么79年里只有16年是真正意义的下跌,如果10%以上算大跌,那么大跌的年份在79年里只有9年。
——与之相比,沪深300成立的区区19年里,阳线年份只有52%,10%以上的大跌已经有7次,并且已经出现了一次两连跌,一次三连跌。

所以,是的,我们可以说“系统性风险”,在美国股市确实是个伪命题。但对于中国股市来讲,系统性风险,它确实是个问题,需要认真的对待。 
 小黑屋度假一周。
环境如此,多做事,少说话。 ​​​ 
 补发下被禁言当天没发出的《国九条》看法:

昨天的国9条出来,我看评论很多都不信了。但实事求是,这次制度改革对于市场的生态改善是意义重大的。把过去一段时间的信息综合起来,可以看到新村长确实魄力很大,也很专业和务实,其在任期间对市场体制的打造值得期待。

过去的3次国九条里,04年那次无疑是最关键的,股权分置改革是给市场奠基。14年的国九条我认为比较平淡,只是些技术性的意见,没有对整个市场生态的明显改善。这次的国九条,其意义可能仅次于04年,其中对于强制分红(包括回购注销也认定为分红),大幅降低退市门槛,用分红硬指标等措施杜绝股东减持,大幅提升上市审核门槛,以及开始对量化交易下手等等,都是动市场底层矛盾和当前主要矛盾的,非常赞。

现在主要是看执行力度,但从国务院出台的规格,以及新村长的价值导向和魄力来看,值得谨慎乐观。以上这些措施如果执行到位,那么A股市场一直以来的喜欢炒小,炒烂的气质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大股东们为了减持套现也必须先在分红比例上达标,而大量不达标的烂公司被ST后,也将自动从机构的投资清单里消失(很多机构是不允许买ST的)。

每一次进步都真的很不容易。我的看法是,既不要期待一次解决所有问题,要为每一次真正的进步鼓掌。但也要认识到,进步和改革不是白白等来的,正是因为有人看到了缺点,并且愿意不断的讲出来,引起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的关注和讨论,才推动了这些进步和改革。

至于说新国九条与牛市的关系,我觉得短期关系不大,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系统性低估,结构性极度低估,赔率很高。但经济基本面的信心还是低迷,扭转信心依然是一切的根本(扭转信心不见得要等到经济数据大幅好转,而更多是信号和举措)。

但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这是第一次把保障普通股民权益放在了优先级最靠前的位置,加大分红,真正开启退市,去量化,遏制新股滥发,这些都是好事,但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在填上一届挖的大坑。这一步改革和进步的成本,确实太高了。 
 很多年前,我对做职业投资的建议是要非常谨慎,需要是真的从内心热爱投资,并且从资金,知识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在头几年保留退路的情况下再尝试。而现在,我基本上不建议任何人去做职业投资。

几个方面的原因:
1,20年前我们这波做职业投资的时候,整个职业生涯的预期回报率非常高,我们处于中国发展最甜蜜的阶段,大量行业无论新老都有层出不穷的增长机会,很多时候10倍甚至几十倍的未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现在,潜在在回报空间可能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2,过去那么多年做投资是必须的,否则很容易几年就被飞快向前的时代抛到身后。整个社会收入水平高速增长的阶段,现金是最脆弱的资产,必须将其置换为可以超越平均发展水平的替代物,比如房产和优质股票,如果你不做,机会成本十分巨大,几年的差别就是人生财富的分野。而新的阶段,这种机会成本小了许多。

3,社会发展越成熟,财富获取的壁垒就会越高。以股票投资为例,新的阶段里高增长的标的要么很少,要么具有更高的技术风险和竞争不确定性,并且过去几年整个市场生态的变化让投资的难度也更大了。

也就是说,新的职业投资人需要面对更难选择更复杂的环境,但预期的回报率却会远远低于20年前的职业投资人,当然好处就是你并不需要下那么大的赌注去跟上时代了,因为时代的脚步慢下来了,大家都能歇口气了,也是好事。

当然,对于真正热爱的人来讲,什么时候都可以做投资,但需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并且未必要以职业投资这么坚决彻底的方式来做了。 
 经济增速的下降本身,并不代表着股票投资收益率的下降,相反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GDP增速的增长平缓阶段(不是日本那种下滑啊),证券投资的中长期收益率反而会上升。

但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它不是一个“必然关系”,它背后的逻辑是:经济平缓后,各行各业的供给侧都已经稳定了,竞争格局大幅度优化,并且公司的资本开始进入趋势性下降。这就带来ROA的上升和现金流的好转,如果这种状态下大力提升股东回报,如大幅度和持续的回购和分红,那么优秀企业的ROE将高得不可思议,结合成熟经济阶段银行利率和国债等无风险收益率的极低水平,房地产等去金融化后占用社会资本下降,这个阶段,整个证券市场反而可能迎来一段非常美好的投资周期。

但如果这些不发生,如果股东回报依然被漠视,如果大量上市和再融资依然源源不断(行业无法完成出清,继续卷到死),如果炒烂造假依然得不到制度性约束,如果整个市场规模持续长胖不减肥,那么发达国家的这个“规律”它可能就不会发生。

所以这个,它有足够清晰的逻辑和足够充分的案例,但它不是个必然,要看命。 
 未来和以前回报率不是一个量级的意思是说,十倍几十倍就别想了,至少我是看不出来的。但只要经济在目前发展速度下保持住,那么以目前系统性低估值的状态来讲,中长期几倍的回报率是可以期待的,这个账也不难算。 ​​​ 
 重点关注的公司一季报都出来了(除了港股几个),和预期的一样都很出色,要么在低迷的环境里持续稳健,要么大超预期,而且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更是优异。有的在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同时,还有3-4%以上的分红收益率。

并且这些在各个行业中接近寡头,拥有世界级竞争优势的公司,今年估值贵的也就是25倍不到,便宜的大概只有14-15倍。

啥都不博弈,就认准三条:
第一,优秀的公司随着时间越来越好,内在价值越来越厚。

第二,宏观数据,市场信心,风格偏好,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背后的人性规律长期来看十分可靠。

第三,优秀标的+便宜价格+分配配置+不杠杆不做空。

剩下的就是不折腾,相信价值交给时间。 
 节日快乐,红红火火。 ​​​ 
 每过一段时间,就喜欢到大山大河边呆一会儿。这些亿万年前的巨物,总能提醒我人类只是些匆匆过客,很多我们在乎的事情在时间面前什么都不是。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比它们更自由,更丰富。这也总能提醒我,既然人生的长度太有限,那就要让它过程精彩起来,维度丰富起来。

得意失欢,喜怒哀乐,都是色彩。
阳光雨露,疾风骤雨,皆为风景。 
 最近在路上开车时,一直在听一部广播剧《主角》。原作是矛盾文学奖作品,真是一部书道尽世道变迁,人情冷暖。看似是讲戏剧舞台主角的人生际遇,其实也是每个人在自己的舞台上的追求和挣扎,最暖的是人心,最冷的是人心,最复杂的还是人心。

本来好书是读原作最好,但王明军和小曾的演播实在是太出色了,特别是书里的各种方言俚语自己很难读出味道,但大量生动活泼、具有强烈方言趣味的对话又恰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好在,他们两位的演播真的是天花板水平,太对味了,多次让人听得想鼓掌。强烈推荐下,特别适合堵车或者想发呆静静时。 
 新西兰为什么得天独厚?因为第一,小小的南岛就在不同区域汇集了类似川西,新疆和西藏的景观,除此之外还有很好的海景,而这一切不需要担心高反,也不用周车劳顿,都可以很舒适的到达,并且几乎所有自然景观(包括景点停车场)都是免费的,也都有干净的卫生间。

第二,如果说自然景观还有类似,那么生态环境就更难得。这里可以近距离看到海狮,海豹,企鹅,海豚,鲸鱼,草地是各种牛羊牧场,野地里各种野兔野鸭,河水里经常见到鱼群,下海还可以自己抓黑金鲍和澳洲龙虾。

第三,各种旅游配套活动齐全,景色免费,但要花钱也有得是花样,跳伞,快艇,皮划艇,温泉,射击,露营,夜间观星团,野外骑马等等,各种酒吧咖啡厅民宿美食更不用说,只有想不到,没有花不出去的钱。

第四,最关键的,人少(皇后镇中心除外)。

上次来是夏季,这次是深秋,各有各的好。 秋天色彩浓郁,夏天的雪山更雄伟。 
 其实现在的环境下,让国人多休息3天,大概率比这3个工作日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收获都更大。更多的消费才能有效撑起来产能,在带薪休假不可能落实的情况下,公共假期多2-3天,也是合理的。

今年才知道,法国的公共假期居然还有“搭桥”这一说,就是公共假日如果距离周末间还有一个工作日,是直接把工作日变为假期,这与调休这一特色对比太强烈了。关键还是观念的转变,吃苦耐劳与生活质量应该找个更好的平衡点了,这也是未来内需为主的经济转型尤为需要的。 
 最近港股气势如虹,其实还是证明一个道理,人性的不可靠本身很可靠。目前港股也仅是避免了连跌5年而已,依然是过去5年全世界最差的市场,a股也差不多。

其实从2月份开始,我们很可能已经处于右侧了。只不过这个过程没有之前几次那么明显,一个是外部比想象的更强韧些,一个是内部的刺激比期望的更弱些。但这只是节奏上的不确定,从方向性来看外部收紧变弱,内部托底加强,是一个更趋势性确定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外部普遍处于估值中高位,而内部估值普遍处于历史最低位。而所有存在银行的钱,迟早会明白优质股权的价值,当然那需要市场先大大的涨一波后才会开始。 
 市场要走出之前的情绪惯性,大概需要三步。

第一步,是改变只要高开就走低这种操蛋的走势,背后就是还处于吓尿后的应激反应,什么都往坏了想。

第二步,是改变只要追涨就被埋了的中期走势,背后就是对前途的悲观和不信任,回来点就跑的思维定势。

第三步,是改变股票基金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长期印象,背后是对股市只是赌博工具而非分享经济发展机会的深刻恶劣印象。 
 一个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世界级龙头,业绩一直优秀并且竞争格局是清晰的几乎垄断,从今年低点已经涨了快80%了,就这样今年的估值还只有19倍左右。可见之前有多么的离谱。 ​​​ 
 巴菲特说美元不太可能被代替,在可见的未来确实如此。但这不代表没有美元信用的下滑和美元本身的波动。就这一轮疫情前后周期来看,美元的优势确实被大大的透支了,就像一个拥有定价权的公司,过分的利用了涨价的能力。

如此剧烈的加息和如此恐怖的美债规模,它不可能没有严重后果。与之对应的,还是处于历史估值上沿的证券市场水位。这一切都被一种高度乐观的信心支撑着,

与之处于截然相反状态的,则是中国。经济信心,市场估值,国际资本配置,都处于历史性低谷。

而金融的常识和历史告诉我们,乐观悲观,泡沫低谷,都是周期性波动性的。 
 中期来看,未来很可能进入双降息的周期:美国是为了降低长期高利率环境的严重风险,中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经济强度。

目前来看这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大量外资将失去过去几年那种留在美国的高无风险收益率,同时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进一步下降,但经济增长强度将得到明显提升,上市公司的ROE从低点恢复,内外部机构对于经济信心也将逐渐提升。

无论从短期来看的剧烈超跌,从过去几年来看的全球最差股市和最低估值水位的均值回升,还是中期来看双降息周期的来临,目前中国优质资产的性价比和潜在收益率都是目前可见的大类资产中最高的。 
 给穷人发钱,给中产减税,鼓励富人多消费,对公务员队伍减肥。 ​​​ 
 明日没有边缘:穷人躺平,中产破产,富人running,一猿传三代[doge] 
 飞龙在天爱投资:发钱---人太多了,减税---财政很困难了,消费---都想跑路了,减肥---都是自家亲戚 
 冯奔:高铁—加价,水费—加价,电费—酝酿加价,民营企业——降价、内卷…… 
 不要因为市场制度硬伤或者经济低迷,而认为不会有牛市,中外的证券市场历史早已说明了这点。只不过,它确实会深刻影响到一个市场的气质,而且从长期来看也确实会决定这个市场的天花板而已。 ​​​ 
 当年,那场全民的狂欢似乎只在昨夜。
盛宴之后,只留下一地狼籍和还不完的账单。 ​​​

https://i.postimg.cc/CKjjGg1L/5dfe996bly1hpkgobpcvwj20sz0y9tdk.jpg 
 日本大泡沫至今,股市已回到新高,而地产价格指数还没回到高点一半。而且地产不仅仅是房价回不去,在这几十年里还贷还必须持续不能停,等于受到了房价下跌和巨额利息的双杀。而股票则相反,有盈利可以熨平估值,有现金分红可以再投资。

但值得注意的是,东京核心区的优质房产,是比股市更早创出新高的。当然,在探底的过程里,它们跌得也不少。

https://i.postimg.cc/hGmSC82w/5dfe996bly1hpkm4p9e6qj20ul0ihjti.jpg
https://i.postimg.cc/cHNdPKjJ/5dfe996bly1hpkmg1a8htj20u00qugnk.jpg
https://i.postimg.cc/50qfJ4dS/5dfe996bly1hpkmiksle0j20u00p2764.jpg
 
 房地产接近全放开后,会迎来房价大幅回升吗?我的看法,不会。因为:

第一,目前并不存在全面放开,没有放开的一线城市,其实反而是政策效应最强的;

第二,顶层意志与“涨价去库存”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不是要拔高,只是对太难看和太急速的下跌试图托底;

第三,房产的大众预期已经彻底发生了扭转,没有全面大幅反弹甚至泡沫,这种预期将再也难以建立;

第四,政策放开会释放一部分急切需要的需求,可能带来一些优质地区房产的小反弹。但从总体需求面来看,购买力的缺乏,以及依然远远谈不上便宜的房价,才是主要矛盾。要么房价到位,要么购买力明显回升,否则这一轮的出清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

第五,房地产的托底是必要的,而且可能出台得已经晚了些,这对经济预期的企稳是一个必要的力量,房地产市场不再大幅下滑对于经济,对于证券市场的信心,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国家乘着人口、城镇化和房地产商品化红利的历史机遇,只有一次。中国全国性、大面积房地产高速发展和上升期,已经完成。后面的超级城市核心才有未来的再次上涨(经济资源和人口资源的二次集中趋势),才有再次回到成长估值的可能性,全国范围的房价只能按照租售比一个视角去估值了。 
 居民消费不动,发钱减税又不符合国情,那是否可以考虑:一方面,用资金和制度改善把资本市场搞好,这是资本层面最大的杠杆,短期有利于消费信心和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长期这些投入的钱本身也是赚钱的。

另一方面,加快超长期国债发行,央行购买国债也没必要遮遮掩掩,它为经济注入的不仅是钱,更是信号。

上面有决心有行动,老百姓才能有信心。 
 对我们“产能过剩”的指责肯定是没道理的,至少是双标的。但从我们自己前途来讲,“卷”确实是要有个度,特别是在相同水平上无节制的扩张拼价格,甚至到国际市场上互相压价抢单,长远来看毁的是自己。

一方面这样会把本来一些大行业给做小,而且在做小的同时利润率极低,这样就造成了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员工也没法获得高的收入,这些产业员工的持续低收入也就支撑不起来内需服务业的中高水平消费,一环扣一环,最后就是大多数人累个半死还都过不好。

自由竞争下的产能扩张和价格战没问题,但现在确实可以看到很多重资产行业的疯狂扩张,背后是资本融资太容易了,甚至是地方政府背书支持。这带来的是落后产能无法有效率的出清,以及大量资本被挥霍到了低质量的产能扩张里,把很多行业生生搞成了修罗场。

真正优秀的“卷”,是类似华为和大疆这种,不断的创新打造出新的蓝海,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企业市场越来越大,而且员工的薪资待遇越来好,然后正向的一环扣一环扩散到内需服务业,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共同富裕。 
 一个冷知识,003号福建舰航母的总设计师,只有42岁。 ​​​ 
 各地的烂尾楼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周围碰上的说说,保交楼等措施后,有什么进展? 
 外资对中港股的配置比例已经是历史最低,除非把这5%也卖光的事件出现,否则已经没有砸盘的力量了。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和汇率以及市值估值都在高位,中国经济和市场估值却在历史最低位。

昨晚美股中概出现罕见的追涨抢筹,而我们的大a,机构们还沉迷在避险中难以自拔。 
 巴菲特说的没毛病,美元很长时间内不可能被代替(23年底的最新数据,人民币回落到了281左右)。人民币下一个比较务实的目标,是涨一倍先超过日元。而这一切的后盾,是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未来预期。 
 在油管看了一些老外最近旅游中国的视频,是纯面向西方观众的,每个视频的浏览量都能达到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播放量。我看的几个博主去了成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等。有几个典型的共同点:

1,来之前都表示对这次“探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我看着感觉是去鬼屋探险。
2,从一到达就开始惊讶,机场,公共设施,入境的便捷,友好的民众,和自己报纸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3,之后几天的游览一次次的说,中国完全不是某些媒体宣扬的样子,无论是基础设施,社会秩序还是遇到的老百姓,都给他们非常好的感觉。
4,普遍都要提到的是,感觉中国非常安静整洁(与他们熟悉的东南亚相比),中国的夜生活既丰富又安全,老百姓特别友好,好吃的特别多,满大街的电动车,特别是中国的国产车太酷了(并且问为什么在他们那里买不到)。
5,走的时候都总结千万不要相信西方媒体的抹黑,鼓励他们国家的人都来中国实地看看,会发现一个新大陆。

就像之前判断的一样,放心大胆的大幅度开放吧,来的人越多越好。不但赚钱,而且赚着钱就把最好的、并且是官方做不到的宣传给做了。 
 日卒投资小院落:哪些博主? 
 水晶苍蝇拍
:很多,比如Two Mad Explorers,Alina Mcleod,josie lifts things等等 
 强巴巴的春天:老外一般第一站大多选择上海,吃手抓饼[微笑],一般都会被惊到。但是另外一方面老外说的比较多的就是中国大街上摄像头很多[笑cry] 
 水晶苍蝇拍
:是的 
 每次看美股,都有一种在看圣斗士五小强的感觉:看着要不行了不行了,结果不但立刻爬起来,还能出个大招。而这几年的A股,就是巨蟹座迪斯马斯克同志的做派:戏多,话密,结果跪得比谁都快。 ​​​ 
 过去很多很多年,如果不会高速的生活,很可能活的很落寞。而在一个新的时代里,如果习惯忍受不了各种慢,可能也会活的很难受。 ​​​

https://i.postimg.cc/wjZbBZVB/5dfe996bly1hpq8o20ycoj20u0140ajw.jpg 
 还是油管,看到有西方博主专门探访西北地区的穆斯林聚集区,结论是穆斯林文化在当地的发展很兴旺很自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A股现在依然是交易短逻辑为主,所以长期逻辑最好的消费,医药以及成长属性强的都处于持续的弱势。而段逻辑主要表现在,经济低迷预期下强防守概念的标的,或者某个行业在超跌或者是政策预期扰动。也因此,基本上是市场存量资金在短逻辑里来回切换中,而这点资金也仅仅够每天一半涨一半跌的分裂行情。

美股不经意间又历史新高了,其实美股你说没有负面因素吗?要说也是不少的,但很多信息其实具有两面性,美股牛就牛在好的信息用好的解读,坏的信息也重点看好的一方面。这背后,除了其确实处于超乐观的情绪惯性中,也和不同市场在国家经济中的定位和其利益共同体的差别巨大相关,这个不多说。

但这也表明,目前市场其实依然处于拨乱反正和均值回归非常初期的阶段,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发展,市场后面会逐渐加强对两件事的反映:

1,整个经济情况是在触底反弹,中长期逻辑将逐渐占优
2,即便在经济持续低迷中,一些优秀企业的成长和业绩乃至于现金流,都依然是优秀可靠的,它们后面没有“业绩补跌”的风险,反而显示出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这个太嚣张太无法无天了。来源抖音狂飙兄弟。江苏连云港海鲜蔬菜市场鬼称,商贩缺斤少两围攻受害者,市场管理方抢夺手机强硬要求删除视频。@平安连云港

http://t.cn/A6Hf0CQa 
 “狂飙”里的大虎小虎都没这么嚣张吧? 
 美股啊,请停下你的脚步,等等大洋彼岸的人民吧。

看看美国自2009年至今的史诗级长牛,再考虑到美国家庭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的高占比,这是不是一个现实版的“共同富裕”?

当然这个过程里,大资本家们赚的更多,但那前提是,必须把上市公司搞好,不断分红回购回馈股东,并且一旦造假就会被倾家荡产锒铛入狱。

同时这一过程里,苹果,特斯拉,英伟达分别接力了产业创新的浪潮,美国的人均GDP已经遥遥领先其它的传统经济大国。

当然帝国必然衰败,时间和潜力在我们这边,这个不能忘。 
 从国外一些国家的价格对比来看,我们这里的一些公共基础服务价格有较大上升空间,这个是确定的,比如最突出的就是公交和地铁确实很便宜。但我个人觉得,在现在这么个时候,水电燃气乃至于公共交通,可能真不是个涨价的好时候。或者说,是不是能把提升居民收入和财产预期先做好一点,再跟进涨价不迟? ​​​ 
 截止今日,沪深300指数的PB值1.263,终于略超过了2018年最最低点的1.258倍。股息率3.25%,依然略高于18年最低点的3%。恒生指数的PB刚刚过1倍,相当于2016年12月的水平。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的估值中枢是会回归还是继续下滑?继续下滑无非两个情况:
第一,经济还没到底部,后面还有持续的经济下降;第二,爆发大战争。这种情况都是瞎猜,不多谈。重点说说经济预期。

周五的地产进一步放松政策其实给出了答案——我不认为这会造成地产行业全面性的反弹,因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经济情况下,有多少人会愿意再一次背上几十年的高债务?大部分人要么没有这个能力,要么没有这个意愿了。但肯定也会释放一部分观望的现实需求,特别是一线的好房子,可能率先见底反弹了(这部分需求其实本来也和支付能力弱相关,但和预期强相关)。

但最近持续的地产放松,确实也逐渐转变了一个预期:那就是,不会任凭经济下落而不管,而且已经开始正式掉头了,这实际上是打消了经济会继续下行的最大的顾虑。只要地产市场从断崖式下滑进入见底甚至阶段反弹(注意,不是再次繁荣),那么中国经济这轮收缩周期最大的变数就将接近消化完成,也就是说这个经济平台稳住了,甚至后面会进入一个修复扩张的小周期。

而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是预期,特别是在一个历史最低点估值附近的预期,它不需要立刻看到繁荣,它最需要看到的是最差情况的可能性已经很低。而且市场预期变化的节奏与经济实际节奏不一致,经济没有很差的时候,极差的预期已经足够砸出史诗级股灾了,相反也是一样的。

当然这些都是外部变量,了解个大概面貌和概率赔率即可,不必对市场幻想去做推演。最重要的是,知道那些最优秀的企业在最差的环境里都靠着优良业绩挺过来了,后面边际改善的周期里,竞争格局已经被优化后的这些优秀企业,将有更好的未来。 
 以前,成长型行业确实多,成长股的业绩增长也弹性很高,但同时估值也总是居高不下。不考虑成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仅仅是PEG角度来讲就容易贵得不匹配。这几年,成长型的企业肉眼可见的大面积下降,能保持20%左右的增速已经非常优秀,但同时估值下降得更快。再用PEG来看反而现在要舒服合理得多。

更重要的是,过去的成长,经常是行业阶段性景气时,加大融资杠杆扩张兼并下的低质量增长,利润上升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急剧恶化。而经过这几年的毒打,一些优秀的成长股是真的靠着极高的经验效率和规模效应,行业出清后优化的竞争格局,拼内功获得的增长,看似增速下降了,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以及行业前景反而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美帝的亲儿子,是资本市场。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多的做空工具,但做多,才符合上上下下最大的利益。

脚盆的亲儿子,是国债。无论央行还是国民,都无脑跟进,很燃,很怪异,很日本。

天朝的亲儿子,以前是房地产,近年大义灭亲后,目前看只有体制内是嫡亲了。

至于我们的资本市场,大概还没有做亲子鉴定。 
 和刚出国考察回来的朋友交流了下,有两个挺有意思的观察:
1,海外资本已经重新重视起中国股市了。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巡演里,当地资本都很关注a股和港股的情况。因为肉眼可见的便宜,特别是和现在其它主要市场相比,性价比已经非常突出,资本总是在寻找新的更大的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和其它一些问题,他们有感觉看不清的东西,但如果没有这些“看不清”,当然也不会这么便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但可以确定的是,海外资本的重视程度在快速上升,而外资占中国股市的比值更是有史以来最低。

2,中国在AI应用层面的发展,相比海外速度更快。在日本和欧洲基本还看不到AI应用场景,在美国AI发展显然是最扎实的,因为有从算力到算法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但目前在应用场景上,由于需要考虑更多的个人隐私或者安全等问题,除了通用大模型外,在细分行业的应用似乎还没有中国丰富和迭代快。

这与我之前的判断差不多,AI在不依赖通用数据的领域里,特别是很细分的垂直应用领域,比如军工,特定制造业或者软件游戏,乃至于智能汽车等领域,中国的场景应用领域是有一定优势的。当然未来对算力核心的补足是必须的,否则上限是只能尽量不被拉开太远。 
 偶然跳出来一首歌,不知道为什么,旋律响起就想听一会儿,然后慢慢被带入氛围。歌声有一种沧桑后的平静,带着对命运的无奈,是不甘,是黯然,也是接受。没有什么高级的技巧,似乎只是在几杯酒后诉说自己的人生。

原来这就是郭有才的《诺言》,我对网红神话本身没什么兴趣,但我确实被这首歌打动了。 
 从口罩爆发时最低点至今,各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的情况:

美国标普500:+142%
纳斯达克指数:+155%
日本225指数:+137%
德国DAX30:+126%
法国CAC :+130%
英国富时100 :+70%
印度NIFTY50: +276%
韩国KRX100: +75%
台湾加权指数:+134%
俄罗斯MICEX10: +76%(你没看错,已经完全超越了战争前的最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深300:+2.79%
深成指数:-6.57%
香港恒生:-11.9% 
 有人说印度国家基本面相当于2000年的中国,所以股市连年超级牛很合理。

咱就是说,那时候我们的股市也没什么长牛啊,2000年连续5年跌的所有股民都快咽气了,06和07年终于超级涨,然后08年就被打回原形了。

我们发展最牛逼的2000年到2010年,满打满算也就是3年是涨的

阿三真的要变三哥? ​​​


https://wx1.sinaimg.cn/large/5dfe996bly1hqc9a9ug1tj20u01xk43f.jpg 
 未来这两年,退市大年可能真的要来了。坚决远离各种不靠谱公司,源源不断的爆雷才刚刚开始。 
 可预期,价值驱动,一视同仁,惩恶务尽,全体利益绑定的生态,培养的是耐心资本。

预期不明,博弈驱动,专薅弱势,放任恶行,利益分三六九等的生态,培养的是耐草资本。

耐心有耐心的优势,耐操有耐操的好处,就看站在哪个角色看问题了。 
 沪深300又回到2018年最低最低点的1.25倍PB了

工业富联昨天涨停,今天就奔着跌停去了

消费,医药,新能源,多个制造业细分都大跌,这些行业按照周期股在定价,真正的周期股则按照弱周期成长股定价

就这么个情况 
 三家美国科技巨头,微软、英伟达和苹果的市值是9.2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中国a股的总市值9万亿美元。 
 还有比我更全的华为全家桶吗?
(除了这些还有1个平板,6个手机,一个眼镜家庭影院,另一个卧室用的小电视在送货中) https://image.nostr.build/b3d1288194ce389e3cae4797e8a00ff103f39f0a1be0d78d3cf0f6451cf58f72.jpg  
 在店里坐着整理资料,巧了不是,旁边桌正好是一个量化基金在和客户沟通,听了下:
1,他认为量化的好日子还可以持续2年(2介导策略),现在还不算拥挤
2,最怕市场没波动,只要波动够大,不管上还是下,都可以赚钱
3,作为量化策略,他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做市商
4,觉得现在这样的市场很舒服,下半年目标是再赚30%
5,现在感兴趣的客户很多,美金客户很多,但也怕非法集资风险,所以不接大额的
6,说了几个操作案例,听不太清,大概意思是从技术,趋势,信息等多种角度高频交易,做追涨杀跌里安全的部分 
 最低的估值,较高的ROE,最高的股息率。
经济处于底部,外资持仓历史最低,过去五年全球最差市场。
低风险,高不确定性。 https://image.nostr.build/bfa3e2ff5e5061401ad76eeea321bc05f4b0d091404c8f63a26b66ed71c828aa.jpg  
 从整体来看小微市值公司,前景还是不乐观。除了制度变革期暴雷风险大增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估值与其ROE和成长能力能匹配的,太少了,特别是经济增速平台下移,能长大的公司少了很多。

但这轮小盘股暴跌,也肯定会出现错杀的,个人现在重点就是在看小市值里终于便宜了的成长股,标准:可见可预期的持续高成长,大行业小市值,ROE和资产负债表80分以上,绝对估值20倍PE出头(PEG不高于0.8)。虽然生意特性一般(大多是制造业),但符合这些特点,也差不多是送钱了。 
 看看当时这条下面的评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