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bean new post about | logout

Notes by 你姨拒绝你不询问转出毛象-日常版 | export

 读文革相关的东西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如果噩梦重来我一定会死的。简直就是在看自己的一万种可能死法。 
 今晚第一次感到穿短袖有些冷了。
记录一下。 
 读过《罗伯特·福琼——植物猎人(中文版)》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book/2Qn1cr2BDhTe9uyABgLj1x
既是福琼本人的传记,也用很多旁注介绍了当年与他相关的人物,所以与其说是介绍福琼的人生,不如说是以他为线索,去串联一整个时代的人物群像。虽然书的装帧有种十几年前的青少年科普书味道,略幼稚,其实挺严肃的(但不枯燥)。因为作者不仅是植物学和古生物学家,还用多年时间几乎走访了所有福琼生前到过的地方,给一些重要地点、植物拍了照片,所以此书配的图片也够多,除了能见到很多场所如今的状态,还能直观地看到一些重要植物什么样,可以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这本书都做得非常好了。而且历史方面作者的梳理也很细致,除了对“植物猎人”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会很有收获,也很适合通过这本书去梳理一下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史(当然,换个角度也可以认为是殖民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第十章第二节对鸦片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外国来访者与中国民众、地方官员间的冲突和交流,做了清晰简明的概述。尤其是还能读到当年为了开通滇缅商路而深入中国西南地区的那一批探险者,曾在云南和西藏地区有过怎样的经历,这其中有些事至今仍然在中文世界很少被提及。但读过就会发现,以托马斯·库伯为代表的探险者们的游历都极精彩——虽然也可能相当残酷,有些人就因此死在了中国。如果对滇藏地区的近代史有兴趣,希望能打破限制,跳出官方叙事了解更多,这本书中的这一节也会是一个不错的索引。#什么值得读 
 因为友邻的推荐,今天知道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女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Remedios Varo ,在YouTube搜关于她的介绍视频时,很惊讶地发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频道刚好有一期上个月才发布的对谈,深入介绍了她的创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x9aswvpPk
同时,博物馆近期也正有一个以“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s)”为题的Varo作品展,据说是过去二十年里第一次有西班牙裔墨西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在美国办展览。
这个对谈视频非常精彩(5:40开始),很全面地介绍了她的创作方法、背景,以及她本人对作品的解释,看过就会理解为什么她在墨西哥被认为是艺术成就不亚于弗里达·卡洛的伟大女性艺术家。
尤其有意思的是视频中(35:49)提到的那副作品 Useless Science or The Alchemist,对谈嘉宾提到,虽然画中的角色看上去似乎性别不明,但Varo曾说自己想刻画的是一位女性炼金术士,我们也能看到,画中炼金术士进行蒸馏的装置是一架手摇纺车,在文学传统中,这样的纺车往往是“命运”的一个象征物,掌控它的则是女性预言者,在这副作品中Varo对这个传统进行了一个科幻版的演绎。
经过细节分析再去看Varo的作品,就更能理解她创作的独特意义在哪里了——她不仅是一位迷人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还是一位非常超前、很有女性意识的“科幻”画家!很推荐对她有好奇的象友们去看看这个对谈,我已经彻彻底底地被她迷住了 :ablobaww: 
#什么值得看 
 不过话说回来,看完这个视频后我意识到 Remedios Varo 本人其实也算是她那个时代的“身心灵”爱好者了,她的艺术创作也是在演绎她对“神秘学”的理解😅 
虽然我整天怼身心灵那一套,但是如果那些神奇脑洞只是艺术想象力的来源,而非日常生活的指导规则,我完全不介意艺术或文学创作者脑内世界的天马行空。
更何况Varo 其实还在作品中明确表达过自己对精神控制的反抗,她虽然带着热烈的好奇心去观察、了解那些神叨叨的群体,自己却是不会因此盲从权威的。 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家搞搞魔法,当当女巫,不仅没问题,还很可爱呀! 
 今天收到了一封豆邮,是一位女性友邻谈到自己在婚姻中因为丧失了对伴侣的性欲望,而感到相处困难(甚至痛苦)的。她提到对方在其他方面没有太大问题,还很爱孩子,生活其他方面都似乎还好,所以自己也因此很难决定该如何对待当下的婚姻。
其实之前我也曾和朋友私下感慨过:单身并长期不跟什么人发生关系,对很多人而言都不难做到,甚至完全不会觉得是一个困扰,当然,如果有稳定默契的性关系,会是给生活锦上添花的乐事。
然而,如果处在一段伴侣关系里,却无法在性方面达成默契,满足彼此的欲望,这样的关系就极可能要比彻底没有性伴侣更糟得多。
因为主流的伴侣关系往往承诺了性方面的忠诚、配合,但承诺只是约束,无法激发或保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欲望。欲望的存在和消失不完全由我们的意志控制,那么总会有一些人(事实上是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必须要面对欲望消退后如何应对承诺的问题。
所以“不再想与伴侣发生性关系后该怎么办”,也不仅仅是女性在传统婚姻家庭模式中可能遭遇的困扰,在婚姻中的男性或未婚的伴侣之间,同样很有可能存在——其实我相信绝大多数有过比较长期感情经历(尤其是同居经验)的人,都多多少少遇到过。只不过公开承认、寻求解决方案的人极少罢了。
意识到这个困境多么普遍,甚至在许多人的婚姻、长期关系中难以避免,也是我自己不会考虑婚姻的一个原因,因为我无法在明确这个风险后仍然做出承诺。
但对于已经走入婚姻的人,尤其是已经有了孩子,生活更深度地彼此绑定的状态,我的确也感到仅仅为此就选择离婚,确实也可能得不偿失,毕竟离婚牵涉到非常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切割。
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的解决方案,但具体是什么,一定需要两个人坦诚地沟通、互相理解信任,之后才能找到。无论是一同去看婚姻问题咨询、性心理咨询,还是尝试不那么主流的关系模式,都是理论上也许可行,但在当下国内环境风险极大、可能误入歧途的,所以我也很难相信这些方式行得通——尤其是,极有可能最后还是变成本就在传统婚姻中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的女性,被更进一步地伤害。所以,我很难给出建议。
我想能够做的,也就是把这个问题摊开,让更多人去正视它,而非带着道德审判地去苛责人性,又或者鼓吹某种悬浮于现实之上的“勇敢”表演。每个人的具体处境有太多微妙差异了,卧室里的事情更是如此,所以最后恐怕也只能是我们自己反复思考、同时多多聆听别人的经验,之后再去尝试多种方式与对方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再经历一段时间的观察,最后才能判断当下的伴侣关系是值得继续,还是结束更好。
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完全“无辜”“不出错”,也是很困难的,这也是我觉得主流的道德观未必总那么可靠的一个原因,因为僵化的规范是违背真情的,很容易倒向伪善,“真”才是“善”的前提。
所以最后也许唯一可能有助于做出取舍的那个标准,就是“真”吧。时刻记得问问自己“真”想要什么,对方又是否够“真”地回应自己。只要确定彼此都不辜负对方的“真”,那就有更大的希望在更少伤害的情况下,找到彼此都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收到了一些豆邮,还是有些惊讶。原来这个困扰在已婚已育的女性中这么普遍,甚至包括不止一位认识多年的友邻,之前完全没想到… 
公开留言和转发的大多数是未婚的人,已婚的反而只会私下里说,好沉重。 
 爸爸的亲戚送来了核桃、板栗和猕猴桃,他们年年此时都从宝鸡过来。新... 
 @1b404d0c 我是看描述就感到很累的懒人… 平日连嗑瓜子都觉得很累,除非做客时出于礼貌,或被家里人逼着吃,我自己从来不会主动吃。
太懒了,喜欢软糯食物,如果还不用咀嚼就更完美了😂 
 关于诺奖,忍不住再多说一句可能惹某些人不高兴的话:每年都有人念叨,认为村上和残雪有可能获奖——恕我实在理解不能。 :aru_0200: 
 读过《有人将至》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half: 
https://neodb.social/book/1sdmyX8HhsepQ6NGK5spkf
庆幸因为今年的诺奖知道福瑟,好多年没有这么感动的戏剧阅读体验了,正是之前找过许久都没遇到的戏剧作品。隐隐感到他的气质有些类似科尔姆·托宾——同样是清冷的自然环境,窘迫的现实处境,亲人、爱人间的牵绊和疏离,以及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但是托宾的小说常常充满了绵密的独白,福瑟的戏剧却反过来,布景和语言尽量简练,偶尔有诗一般的表达或语句重复,在情感涌出后也很快会收回,但是冲击力却同样强烈。这一本里除《吉他男》那篇因为是表演+唱的独角戏剧本,作为文学去读略感语言简单,其他几篇都极佳。《名字》是最有戏剧张力的,很适合作为阅读福瑟的第一篇,《有人将至》则最有寓言性,堪称他个人风格的代表作,而《一个夏日》和《死亡变奏曲》在形式上相似,并列在一起读因此有种微妙的呼应感,看得出译者和编辑都很用心了,力荐!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这本戏剧集很快就能读完,没太大阅读压力,但很耐回味,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抓紧看起来。同时也好期待国内能有更多机会看到剧团排演他的戏剧,演起来一定更精彩(之前上戏似乎排演过一些,所以在上海的象友们看到的希望应该最大)。 #什么值得读 
 因为最近在试着组织书友会,今晚给试行期间的书友群录了一段7分钟的音频,介绍了一下约恩·福瑟的这本戏剧选《有人将至》。除了在群里分享,我也在B站上传了,但还没通过审核。
在长毛象这边以前我从没发过音频文件,但既然决定试试,就也直接发上来吧😅 
我很久很久没录音过了,也没写啥稿子,讲得有些不够顺畅,希望象友们见谅。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形式还行,以后我也会继续在这边也同步更新。

https://media.douchi.space/douchi/media_attachments/files/111/189/070/415/155/365/original/d9a01e43e408251e.mp3 
 太懒了,实在不想做菜,蒸糯米杂粮饭(加了绿豆和燕麦米)蒸到一半时,随手拎出来一根白萝卜切切丢了进去,饭蒸好后萝卜先捡出来,再配上一小块白腐乳,正好就能就着糯米饭来吃。
非常香甜!白萝卜什么都不蘸就自带清甜,糯米杂粮饭嚼起来也有淡淡甜味,本懒人又偷懒成功了😋 
感觉这个方法应该很适合处理类似材质的食材,胡萝卜或莴笋、茭白、南瓜等等,蒸蒸应该都会很不错的!
#简单厨艺 #蒸饭 #白萝卜 
 在读《有人将至》
https://neodb.social/book/1sdmyX8HhsepQ6NGK5spkf
好奇找来读了一下新晋诺奖得主的戏剧,很快就看完了第一篇《名字》,克制又充满张力,翻译也很好,原文的诗意是能读出来的,非常喜欢,这个风值得跟一跟!希望接下来他的小说和散文也能尽快在国内出版。#什么值得读 
 尽管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跟着诺奖找书读的读者,但我觉得诺奖还是挺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当选的大部分作者我们确实不知道,有80%连听都没听说过。
是因为他们获奖后被广泛报道,我们才会知道他们有作品已经被翻译出版了,其中有些也的确读过会很惊喜。
要求不做文学研究的普通读者预先就知道这些作家,是太苛刻的要求了。普通人上哪里去知道那么多学术圈里的人才看得到的信息呢?重要的文学奖(尤其是诺奖这种)即使有很多缺陷,仍然是普通读者能找到的最有可能“靠谱”的文学书籍阅读参考了。
如果这就是庸俗,那么以自己跟风诺奖多年的阅读体验来看,我觉得这算是最划得来的一种“庸俗”了。 
 台风临近,强降雨开启,无可避免地早早在雨声中醒过来,又睡不着了。
好处是泉州也终于明显降温,当然,代价就是看上去我又得开除湿机续命了… 
 台湾海峡的这个阵风风速预报,我也算是头一次看到。今年凶猛的台风好多。

https://media.douchi.space/douchi/media_attachments/files/111/184/533/717/538/231/original/72c4f3569ce668d6.png 
 想读《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第13版)》
https://neodb.social/book/1BvX4DYf845sM0aKCgASdL
简单翻了下,很好读也很清晰,比看网上乱七八糟的健康饮食指南或听营养健身类播客靠谱太多了。有高中的生物化学知识也足够跟上节奏,是又一本可以作为科普直接读的优质教材。力荐! 
 #书摘 
2.7.1 科学家对植物化学物质的看法 P70

人们仅对已知的成千上方种植物化学物质中的很少一部分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仅本书提到的那些例子也足以说明提供这些物质的食物范围之广泛,以及它们在人们健康中的潜在作用。然而,人们吃的是食物而不是单个的植物化学物质,所以这部分将着重于少数众所周知的能提供这些有趣化合物的食物。

1. 蓝莓与大脑

当用富含蓝莓提取物的饲料饲喂一组大鼠时,与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相比,与年龄有关的智力下降出现的频率降低。这一发现引起了对蓝莓作为有益于大脑的潜在超级食物的兴趣。为了解释它们的作用,研究者提出蓝莓以及葡萄和胡桃的类黄酮(flavonoids)在大脑中都能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因此可限制氧化作用对脑细胞的损伤。群体研究暗示富含类黄酮的饮食可能会使老年人的认知障碍较少,基至对患有智力疾病的患者都有利。然而,当研究者评估老年妇女的智力下降与饮食中监测到的总的抗氧化剂能力的关系时,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相关性。

根据来自动物和人体的证据以及生物学解释上的支持,是否可以说明蓝莓是有利智能的超级食品?蓝莓目前在类黄酮和脑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仍然缺乏其疗效的确切测试,需要可控制的人体试验才能判定是否一个人饮食中加了蓝莓就能保护衰老中的大脑。

鉴于目前的证据,假如案例研究中证明它们有效,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是将蓝莓包括在日常饮食中。但是多少蓝莓就足够了呢?一把蓝莓能敌得过一个经常包括快餐汉堡、炸薯条以及可乐的饮食的副作用吗?研究驳斥了这一想法。那些受益于富含类黄酮饮食的人会从很多来源获得类黄酮:洋百合、豆类、咖啡、石榴、种子、菠菜、草莓和其他莓类,事实上,大多数水果和蔬菜、全谷类食物、食品混合物,甚至是坚果、枫糖浆和海藻也都是类黄酮的来源。如果只关注蓝莓,人们会很容易忽略掉富含类黄酮食物中的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质的有益的协同作用。

基于现在的认识,与其投机在一种特定的含有类黄酮的食物上,最明智的做法是从富含各种水果和蔬菜的充足、均衡的饮食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植物化学物质。当然,蓝莓带来了很有价值的贡献,作为复杂的全食物,它们也许还能提供其他益处。

2. 巧克力、心脏和心情

有些年轻研究对象被付钱在实验吃85g黑巧克力(苦中带甜),可以想象他们有多高兴。不过随之不那么美妙的是研究者会对研究对象抽血来测试巧克力中的类黄酮是否能够被吸收到血液中。结果是肯定的,类黄酮确实在研究对象的血液中聚集,而且在同一时间,潜在有害的氧化化合物的水平也下降了40%。

特别容易受到氧化伤害的心脏、动脉,以及肺和器官也许会受益于这样的抗氧化剂。图C2.1比较了一些抗氧化剂的来源,除了这些还有很多食物都是丰富的来源,不过食物的抗氧化剂在试管测试的结果,与它们对人体的影响的结果关系不大。在群体研究中,巧克力摄入量往往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最近的一次回顾研究证实巧克力对心脏健康的某些标志有益,但仍然需要监控下的临床人体实验。

许多人相信巧克力能够让心情变好,但证据并不支持这样的想法。在大约有1000人参与的研究中,研究者注意到巧克力摄人量大的那些人有更多的抑郁症状,而不是更少。相信巧克力能够提升情绪的信念可以解释这样的结果:因为在研究中心情不好的人会尝试通过吃巧克力来缓解他们的症状。

几个世纪以来,巧克力在医疗上被用来促进体重的增加。每85g巧克力糖果中的添加糖和固体脂肪可提供1670kJ热量,只有很少的人能负担这些热量。大多数人最好还是从营养素密集、低热量的水果和蔬菜中获取更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质,只是偶尔品尝巧克力来犒劳自已。

3. 亚麻籽

长期被用于治疗便秘及消化不良,亚麻籽(flaxseed)正显示出其他潜在的健康益处。亚麻籽富含木脂素(lignans),是类似于胆固醇的植物化学物质。木脂素在消化道中可被细菌转化为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该化合物类似于人体的雌激素。在美国饮食中,木脂素主要是由其他种子,以及全麦和蔬菜提供的

饮食中木脂素含量高可抑制胆固醇吸收并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因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然而,群体研究表明木脂素摄入与心脏病风险降低的联系并不能使人信服,6个研究中只有两个报道了积极的效果。

木脂素对于某些癌症的潜在作用还处于研究之中。最近一些研究发现:

· 含亚麻籽多的饲料喂养的大鼠较少发生癌变,而且可降低乳腺组织中肿瘤的生长;

· 绝经后妇女如果血液中提示摄人木脂素的指标含量较高,乳腺癌发生率和疾病的死亡率就会降低;

· 在一项研究中,与对照相比,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食用亚麻籽后癌细胞增殖很少。

将少量亚麻籽加到膳食中不是一个坏主意,即使研究未能证实它作为一个超级食品的地位。亚麻籽可提供丰富的亚麻酸,这是美国饮食中经常缺乏的一种必需脂肪酸(见第5章)。然而,需要适量,亚麻籽还含有干扰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的化合物,所以,每天摄入亚麻籽过多可能会引起营养素缺乏和消化不良。

4. 大蒜

人们将大蒜用于医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期的埃及医学著作中报道大蒜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心脏病和肿瘤。

今天,人们研究大蒜是因为据报道它含有的抗氧化剂有机硫化物(organosulfur compounds)可以抑制肿瘤发展。当氧化化合物损伤动物细胞DNA时,细胞就可能癌变。大蒜所含有的抗氧化剂可以终止这些氧化物的作用,至少在实验室中是这样。但是,人们还不清楚大蒜是怎样预防癌症的。大蒜其他潜在的作用还包括防治过敏、心脏病、感染和溃疡,但这些作用还未被确定。虽然支持大蒜预防疾病的证据是有限的,但几乎没有证据支持服用大蒜补品。当然如果你喜欢大蒜食品,可以放心地食用,因为历史和一些研究是站在你这一边。

5. 大豆和豆制品

与西方人相比,亚洲人食用大豆和豆制品的量要多得多,例如毛豆、豆面酱、豆腐和豆浆,所以他们患心脏病和某些癌症的频率较低。亚洲妇女更年期带来的间题也较少,如随着月经停止,中年妇女血液中雌激素下降,出现例如燥热感(潮热)和矿物质从骨骼中流失的问题。然而,当生活在美国的亚洲人采取西方人的饮食和习惯时,他们经历疾病和症状的程度与本土西方人相同,

在研究中,有关大豆与心脏健康的证据似乎很有前途。大豆的类胆固醇植物固醇(plant sterosl)理论上能够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由此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一项综合分析揭示了豆类食品有显著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一部分是由于大豆对身体代谢的作用,另一部分归功于大豆食品取代了富含饱和脂肪的肉类和饮食中的奶制品。

有关癌症,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可能是雕激素敏感性癌症,即暴露于雌激素时会加重的癌症。除了植物留醇,大豆还含有植物雌激素,人类雌激系的化学同系物,作用上可能类似或相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吃豆类食品的女孩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降低。对中国妇女的一项研究显示食用大豆的妇女中患乳腺癌后的生存率较高。而在包括美国妇女的研究报道中则没有作用或是结果喜忧参半。显然,在得出食用大豆与癌症的关联的结论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对于更年期,没有一致的研究结果能够表明大豆植物雌激素可以消除燥热感,而在一些研究中,大豆摄入造成燥热出现频率升高。确实有证据表明,大豆食品可能有助于保护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但是纯化出的大豆植物雌激素补品却没有这样的作用

6. 大豆的潜在副作用

低剂量的大豆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在实验室培养及母鼠试验中似乎会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分裂,而高剂量的效果则相反。但是,不太可能由此推断适量的大豆类食物会带来任何危害。否则,常吃大豆的人们患癌症的概率会增高,但实际上的结果恰恰相反。

大豆植物雕激素在不同情况下截然相反的作用对服用补品的人是一个警告,特别是对患有癌症或者有家族癌症史的人群。美国癌症协会推荐乳腺癌生存者和那些正在治疗乳腺癌的人只应消耗适量的大豆食品,作为一个健康的植物性饮食的一部分,而且不应当故意摄人过多的大豆或大豆植物雌激素。

7. 西红柿

世界各地吃西红柿最多的人每周大约吃5个西红柿,与不吃西红柿的人比起来,这些人不太容易患食管癌、前列腺癌或胃癌。其中一种促进这一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是番茄红素(lycopene),一种红色色素,存在于番石榴、木瓜、粉红葡萄柚、西红柿(特别是蒸煮过的西红柿食品,例如西红柿酱)和西瓜等水果中。

理论上讲,番茄红素可能有两个抑制癌症发展的作用。首先,番茄红素和它的副产品都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抗氧化剂,但是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看法,其次,在皮肤中,番茄红素和它的一些化学成分能够作为一种内部防晒霜,过滤可见光的高能波长。这一作用能够保护皮肤免受太阳射线的损伤,而这种损伤会引起皮肤癌。

与今天的媒体传说相反,FDA的结论是没有证据或确凿证据太少,所以不能将吃番茄红素或番茄与降低癌症风险联系在一起。吃西红柿的人可能有另外的因素降低患癌症的风险。番茄红素的补品与它的那些远亲β-胡萝卜索和叶黄素(lutein)相比似乎害处较小,因为叶黄素能明显提高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

8. 茶

关于茶的神奇好处的标题几乎无处不在一一它是当前媒体的宠儿。在亚洲每天喝两杯或更多绿茶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往往比不喝茶的人要低,这可能是由于绿茶能够降低血压或减轻炎症反应。至于红茶,一种大多数美国消费者选择的饮料类型,是饮食中类黄酮的主要贡献者,预防疾病的证据喜忧参半。喝绿茶有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及有害血脂水平的作用。的确,来自14个短期对照的人类研究汇总的证据支持绿茶可降低血脂浓度的看法,不管研究对象是服用绿茶提取物还是直接喝茶。然而,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人群对照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关于与癌症的联系,51个研究评论得出的结论是绿茶和癌症关系的证据不够一致,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无论如何,高剂量绿茶提取物补品会导致肝中毒,而绿茶喝得过多可能会导致肾脏问题。来自茶或大豆的浓缩类黄酮还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的释放,妨碍能量代谢最近USDA分析了流行的名牌绿茶补品,得出结论是:一些质量很好,而另一些没有任何一点绿茶成分,还有一些补品中,类黄酮化合物已经分解或存在着未申报的添加剂。补品质量不能从标签信息判断,甚至名牌药也是这样。

9. 葡萄和葡萄酒

紫葡萄汁和红葡萄酒都含有大量的类黄酮,其中还包含少量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在研究中发现白藜芦醇有希望能够抵抗疾病。在实验室研究中,白藜芦醇显示出降低有害的组织炎症的潜能,这些炎症都是伴随着癌症、糖尿病、肥胖和心脏病出现的,而且白藜芦醇会通过许多其他方式阻止心脏病的发展。高剂量的白藜芦醇还显示出抗癌活性,这种剂量要比通过食物获取的量大,某些剂量已处于有剂量的边界。同时,一此研究中还发现白藜芦醇似乎有延长鱼、苍蝇、螨虫和酵母细胞寿命的作用,但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这些作用对于人类是否也真实有效。

来自人群的研究提示,经常消耗红葡萄酒、葡萄及其食品,以及其他水果和蔬菜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比其他人低。虽然让人很想直接得出结论,即葡萄和红葡萄酒可以预防疾病,但还是缺乏能够显示人们从消耗葡萄和红葡萄酒中确实获益的对照人群临床试验(争论3比较了饮酒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益处)。

10. 酸奶

酸奶是超级食品中的一个特殊情况。作为奶制品,酸奶缺少来自植物的典型的类黄酮或其他植物化学物质,不过却含有活的乳酸菌或其他细菌,这些细菌能将牛奶发酵成酸奶或液体酸奶饮料酸乳酒(kefir)。这种微生物称为益生菌(probiotics),它们寄居在消化道内,能够改善肠道功能,被认为能够减少结肠癌、溃疡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减少过敏或提高免疫力和抗感染力。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还可以帮助缓解经常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腹泻。然而,服用益生菌微生物补品使得患有胰腺疾病的人死亡率升高,而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的病人发生严重感染的报道,让相应补品的安全性很让人担心。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益生菌的潜在益处或风险。

其他食品能提供益生元(prebiotics),即能够喂养消化道中的益生菌的碳水化合物或其他成分。益生菌生长迅速,制造的副产品有时能提供某些健康益处,例如减少与疾病相关的结肠炎症。

2.7.2 植物化学物质补品

毋庸置疑,豆类、蔬菜和其他全食物丰富的饮食会降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但是,分离出的相应食物、营养素或植物化学物质却很难证明其有效性。食物提供几千种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在食物来源中所有这些成分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可用性和有效性。花榔菜,特别是花椰菜芽含有多达10000种不同的植物化学物质,每一个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某些行为。这些食物在DNA水平的潜在的抗癌作用正在研究中,第11章还要提到。

即使已确切知道哪些食物可以预防哪种疾病,但大多数分离出某种成分的补品,即使是最有前景的补品,在研究中也无法被证实能够真正地预防疾病。糟糕的是,某些这样的补品还可能干扰和降低重症惠者服用的标准药物的有效性。

1. 植物化学物质补品的支持者

植物化学物质补品的使用者和销售人员认为存在的证据足够充分,可以推荐人们服用纯化的植物化学物质的补品。使用者们激潜在的益处,而实家希望赢利,都会倾回于低估“天然”物质的危害性。他们主张人们已经消耗含有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数千年了,而且因为身体能够处理食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所以那些植物化学物质补品也是安全的。

2. 植物化学物质补品的贬低者

这种想法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指出身体虽然能够处理稀释的天然食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但不能处理浓缩的植物化学物质剂量。进一步讲,身体只能将少量的这些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并通过其解毒功能迅速破坏大多数类型的植物化学物质。

医生和研究人员现在怀疑单独的植物化学物质,甚至抗氧化剂与人们健康的相关性,提出植物化学物质之所以能够产生积极结果是由于它们反映了整体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吃大量水果、蔬菜、种子和全谷物,个别的植物化学物质就像戏剧中的演员,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中的有着穿插和互补的角色一一这一事实进一步强调了饮食规划需要多样化的原则

考虑这些关于植物补品和健康的事实:

· 缺少单独的植物化学物质补品对人类安全性的证据,但潜在危害的证据却在增加;

· 没有监管机构监管卖给消费者的植物化学物质的安全性;

· 植物化学物质的标签可能会给出看起来很好,但往往证据不足或不存在的结构功能的声明。

植物化学物质研究者得出结论:最为人知的、最有效和最安全的生物活性食物成分的来源是食物,而不是补品。然而,即使是食物中的这些成分也可能干扰某些药物的活性和破坏严重疾病的医疗救治。这种食品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第14章的争论部分还会谈到。

2.7.3 功能食品的概念

几乎所有的天然食品在维护健康中都有一些特殊的价值,所以称为功能食品。例如,有一些证据表明蔓越莓可能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然而,生产的功能性食品往往都是由加工食品构成的,这些食品都经过了营养素强化或特别添加了生物活性食物成分(例如草药),而支持这些活性成分的证据却很少或没有。

这种新颖的食品会引发一些问题:

· 这样的食品是食品还是药品?

· 对于一个健康意识强的膳食计划者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 使用含添加物的食品并希望有效,还是以健康的方式调整饮食?

· 使用掺入了少量植物化学物质的油炸食品和糖果,或由天然食物获得这些植物化学物质及其他有益物质,哪个益处更大?

· 加了草药的冰果露怎么样?经常消耗这些食品安全吗?儿童食用它们安全吗?

2.7.4 最后寄语

根据所有支持和反对植物化学物质和功能性食品的证据来看,有节制的方法是最可行的。每天吃很多水果和蔬菜的人们患许多疾病的风险可能会降低一半以上,用豆类食品代替一些肉类可能会进一步降低风险。表C2.3提供了食用已知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天然食物的一些小窍门。

—— 表C2.3 对于消费植物化学物质的提示 ——

* 多吃水果:美国饮食中平均每天提供110g水果;在就餐和吃快餐时别忘了选择果汁和鲜果、干果或煮熟的水果和蔬菜;用干果来代替糖果。

* 增加蔬菜部分:将正常饮食中的蔬菜、非淀粉类蔬菜量增加一倍 。

* 使用草药和调料烹调:书中介绍了一些欧芹、罗勒、大幕、辣椒、牛至(滇香蓄)和其他有益的调味品的用法。

*  替代一些肉类:用谷类、豆类和蔬菜取代饮食中的一此肉类,例如,用燕麦、互豆制素肉替代品或磨碎的胡萝卜和肉馅及调料混合,做出一道美味又有营养的肉糜糕。

* 加入切碎的蔬菜:例如辣肉酱或肉丸中的胡萝卜、实心细面条调味料中的芹菜和南瓜等;添加不会使食物味道有很大改变的植物化学物质。

* 尝试新食物:每周尝试一种新的水果、蔬菜或全麦;逛逛超市中的蔬菜区和农贸市场;读些食谱;做饭时尝试一下豆腐、强化豆浆或大豆。

————

一条建议:不要试图挑选出一些超级食物或植物化学物质来期待它们在健康方面的神奇作用,并且要忽略包装产品的炒作,因为没有证据支持产品的有效性。而是采取实用的方式,按照充足、平衡以及多样化饮食原则广泛地选择各种各样的全谷物、豆类、坚果、水果和蔬菜,来获取这些食物可能提供的所有健康益处。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我读高中时女生之间... 
 @22722f65 是的,我也无法像一些人那样“乐在其中”。而且我觉得更恶心的是,还有人喜欢摸大腿,甚至往里面摸,太猥琐了。这和下流的男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种事情我们反抗还会被当成“好笑”。 
 一大早看到豆瓣这个帖子真是直接触发我的PTSD【创伤预警】: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8859417/

“她是律师所以她知道女qj女不会受到制裁,也更清楚女性心理会心软”——看到这条评论,好可怕。 
其实性侵可能发生在任何性取向的人之间。除了这种情况,直女也可能侵犯非直女,反过来,非直女也可能侵犯直女,当然,直女之间依然可能发生严重的骚扰、侵犯。以性别去判断,其实是当前的法律漏洞了。

不知道有没有象友记得,之前其实我也曾讲到过,我真正经历过的校园暴力就是这种长期的同性性骚扰,而且是被多人持续骚扰多年。虽然带头骚扰我的那个“大姐大”本身是弯女,但跟着她骚扰我的人里有直有弯。有很多年我都不清楚自己到底遭遇了什么,只是感到痛苦、恐惧,却无处求助,因为说了也会被认为“她们在和你闹着玩/开玩笑”“女生间关系好不总会这样吗”“你至于这么开不起玩笑吗”… 可是她们做的事,任何一件换成男性对女性,都是非常严重的侵犯,凭什么都是女性就不算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中,能够加上“性侵不分性别、性取向”这一点。
意识到这个事实,对于未成年女性尤其重要。因为女性之间出现的性侵,往往更容易被忽视、被低估。一旦遭遇,更可能难以得到理解和帮助。
想到自己有那么多年都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无力到不再和别人说,只能默默消化,甚至都到了二十多岁后,才有一天忽然明白过来,就觉得好悲哀。
尤其是即使我明白过来了,也仍然有那么多人依然是难以共情的。都是到了最近几年,大环境终于有了变化,我朋友圈子也在更新,才总算能在讲出来后,不再需要给人解释“为什么作为女的被同性摸身体也会很痛苦”了…
明明这么简单的事情,却这么难被承认和理解。好荒诞。 
 她说自己童年时期曾被母亲长期猥亵过…

是时候让我们承认这些阴暗现实的存在了。别以为会猥亵女儿的只可能是父亲。 
 微博要成反智大本营了是吧,热搜什么“多囊是女性身体的保护机制”,2... 
 @6f6ad139 疯成这样了居然…
昨天在豆瓣还有人和我说自己每个月都会因为痛经躺倒一两天,虽然当时很痛苦,但疼痛消失了又觉得自己像被刷新过,会更热爱生活,所以觉得每个月这样被折磨一两天是挺好的“放松”机会… 这思路也有些让我惊吓,难道我们不该选择尽量少痛苦的方式自我刷新热爱生命吗?我用一两天爬山骑行难道不是比痛倒在床整个人被折磨更能让我焕发生机🙃 
 @a4d5ff2c 好棒!我平日最常用的咖啡杯也是一个带刻度的杯子,但是为了方便拿买的带把手的。杯壁比较厚实,用着不太担心易碎。而且我专门买了口径和发压壶口径一致的尺寸,所以还可以直接当发压壶的壶身用。 
 在读《量子物理如何改变世界》
https://neodb.social/book/61dhCJH3BuHvv7E2lBRWGR
感觉这本挺有门槛的,写的节奏很快,很多概念完全没铺垫,并不适合作为阅读罗韦利作品的第一本去读,也不适合没有物理基础、对量子力学相关科学史毫无了解的读者。但如果有一定了解,再读这本跟着他的节奏梳理一遍,还是不错的。具体咋样等都读完再讲吧。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我也是这样,除了一... 
 @a4d5ff2c 是会读到停不下来的那种吗?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可能是多巴胺阈值... 
 @da97dbde 啊!有道理!我忽略了游戏,的确,长时间打游戏后我的状态和高强度看视频后的那种麻木空虚有些抑郁的感觉很相近。 
 一个有些奇怪的体验:在比较高强度地看电影电视剧等形式的视频内容后,我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抑郁状态,好像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受损了,平日让自己快乐的种种事情也不再让我感到愉悦,整个人昏昏沉沉。
而如果换成音乐,则会进入一种神游的状态,像漂浮在日常生活之上,人既在此地,又不在此地。确实很轻松,有时甚至是快乐的,可是又隐隐知道这种快乐很空洞,并不真实。
好像只有读书,可以让我在精神世界和眼前现实间比较轻松地穿梭,无论喜怒哀乐,都仍然能正常地进出内心。文字并不是一种对思维和情感的麻木,也不是游离式的激发,而是能够保持内外对话的状态。
所以总能让我快乐的只有阅读,视频或音乐却需要有一个度,才能避免过犹不及。
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至今也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如果不是,那么我们之间的不同又在哪里呢?
没什么意义的一点感慨,想到了随口一说吧。 
 看过《詹尼斯:蓝调小女孩》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empty: 
https://neodb.social/movie/398aqqhCmEaKHl2ePSrBjz
燃烧自我的一生。看的时候无法不去想,如果她更美一些,人生又会是怎样。当并不美的外貌和敏锐的感受力、充满激情的歌声融合在一个女人身上,她的魅力也变得更复杂了,让人无法不着迷,却也确实注定没有男人足够深地爱她。而她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她所有的歌都像是在唱“我知道,但还是看看我吧”。 
 今年国庆期间我家真是又进入了字面意义上的“多事之秋”。
现在看到我妈打来的未接来电整个人都不好了,然而不回也不行。
太难了。我也好想轻松过个国庆假期,然而即使躲这么远,仍然无法完全逃离。
有时实在很困惑,为什么我父母都还算是善良单纯的人,仍然把生活过得像黑洞一样。真是不敢往后想。 
 看过《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https://neodb.social/movie/3aRfPxUbb1Ouwozv0KPopa
看过《巴黎在燃烧》和《超感猎杀》后紧接着看这部纪录片刚刚好,感觉今年算是我在理解跨性别群体这个问题上意识更新最大的一年了。即使之前知道跨性别群体遭遇到极严重的歧视,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迫面对更多得多的暴力、精神伤害,也看到过一些对影视剧中跨性别刻板印象的批评,但那些片段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看过这部纪录片才更清楚当一些事情和言论落在具体个人身上后,到底是怎样的。跨性别群体的自我探索和努力表达好让人钦佩,这种激励是可以超越性别身份的,对每一个放下了偏见的人,都能带来好多安慰和启发。#什么值得看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我感觉就是……男的... 
 @9f2691d1 是的。尤其是明明是他自己不行,还夸张到我们女的就是“因为他是男的所以看不上他的言论”“盲目攻击所有男的”。
好可笑,我的直男朋友们要是知道,也要笑出声来了呢。自己不行就怪自己,扯什么“因为我是男的”啊。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我在tl上部又看到他... 
 @37d0211b 嗯,我只是不想象友们和我一样浪费信任和时间精力。我们本来就已经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善意,才会继续与男性对话、付出信任了,结果都浪费在这人身上,太不值得了。我又不是但凡男人都觉得有“义务”搭理,他是以为自己比别的男的“好”得多,所以女性该一直陪他哄他吗?也太高看自己了。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男人:居然有人胆... 
 @9f2691d1 是啊,就最简单的,有共情能力的话,是不是该明白别人都选择屏蔽他了,他就不该再换小号继续纠缠?尤其是还写那么一大堆东西发来?看着第一反应就是可怕。 
 发现有象友和之前的我一样天真地在继续认真给那位“女权男”做解释,就,各位可以自己试试能忍耐他的“虚心求教”忍多久,反正我是已经本着自己最大的善意忍了好几个月了。
几个月里频繁看到这人的留言点评,一次次被这人毫无共情能力的言论刺激,同时还要被迫宽容、友好地一次次“原谅”,给其徒劳地花时间精力解释,而原因就是其——“礼貌地道歉”“虚心地请教”,以及“是女儿的父亲”……
忍耐也有到极限的时候,我和男性朋友相处的经验告诉我什么男的值得我“包容”,什么男的不值得。我包容的尺度都够大了,然而要继续教这位“女权男学生”,对我已经是担不起的教学重任了。
我可不是一言不合就屏蔽的态度,我恰恰是容忍太久、受伤被彻底透支才屏蔽他。为什么我要公开反驳?之前我怎么从没公开?难道不是因为居然还要被小号纠缠继续一大早就被他的消息刺激?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这种属于看到昵称头... 
 @37d0211b 怪我认为不该计较,一直尽量往好了想,忍他居然这么久。其实之前就很多次觉得奇怪了,但总担心是不是自己苛刻,呵呵,果然直觉没错。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啊,原来是这样……... 
 一大早刚打开毛象就被迫看到“女权男”一大长篇恶心人的“道歉信”,真是败坏我一整天的心情。虚伪比无耻更让我受不了。 
 那位屡屡纠缠女性象友,自称“女权男”的“南天一柱”在被我屏蔽后,果然像被其他人屏蔽后一样,又用其小号 @ee5aa519 给我继续发所谓的“道歉信”,那么我就公开再回一个“信”好了,让更多象友看清你的所谓“礼貌”“虚心”多么虚伪,多么不值得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容忍——

 你的“道歉”已经多少回了?一次次恶心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象友,然后丢出“诚恳道歉”,你不知道次数多到数不过来等于演戏?知错能改叫道歉,像你这样恶心人后“道歉”上瘾,这叫有病!
还反省?你从来都没真正自省过,只是一次次沉迷在拉着女性讨论性别问题中,你就那么渴望女的理你?
我都数不清你发你鉴别“真女权”的评论多少次了,也不知道怎么那么闲,总到处留言试图让别人看到你。沉迷于自己所谓“女权男”高尚自我幻想里就那么让你上瘾吗?
我们又不是没见过与女性共情的男性什么样,你以为能忽悠住我们?人家是你这德行?别自我感动了。真有平等对待别人的意识,会知道什么时候闭嘴,什么时候说人话。
我们女的没那么多闲工夫给你这种虚伪的人“上课”,你也少在女性表达自己的性别思考和分享经历时留言刷存在感了,不明白别人多反感,你还一次次刷存在感,这方式有多恶心?
尤其是别人甚至都受够了,屏蔽你了,说明了多希望眼不见为净,你呢,还要换小号搞所谓的“道歉”?你自恋到连这是骚扰纠缠都依然不懂,以为“礼貌”“知错”的表象,骚扰就不是骚扰了?!真以为我们有那么蠢?!
尤其是这种被屏蔽了还要小号纠缠的事你也干过不止一回了吧?以为大家不明白你是什么人?连闭嘴让别人清静都不肯,你才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呢。可别再拿什么自己有女儿给这种恶心的自恋当掩饰了,你根本不在乎什么女性、女儿,处处都在秀你自己。
温良恭俭让、虚心求教,这些都是太容易演的戏了,可能你演到自己都信了吧,可笑。然而别人之前给你礼貌客气地解释多久了?有多少回了?真无知的人也早就明白了,你呢,不过是指望众多女性花功夫一直哄你、陪你玩你的“女权男”游戏罢了! 
 只要频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拉踩吹捧(挑拨离间)+道歉求饶(反正随口一句话的事),就能一直有女的理自己、陪自己聊天、赞美自己是“好男人”——“女权男”们也把女的想得太好哄骗了吧?一次次消耗别人的善意礼貌耐心,满足自己的自恋,填补精神和生活的空虚,当“女权男”永远能有女的陪聊,可真划算呢!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超感真的好好看!! 
 @eacbed95 是啊,我居然错过这么久才看。之前低估它了,以为就是一般超级英雄片呢。 
 看过《超感猎杀 第一季》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empty: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0nAR0gsKNUMvwqvph3dXqP
要不是科幻片荒也不会想到看这个剧,结果远超预期的好看。而且越看越觉得这故事不就是“我和我的网络亲人们”吗,只不过通讯方式深度内置了。这还真是一个要在网络深入日常的时代才会足够吸引人的设定。(以及,演员都好好看!)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不理解很多信身心灵... 
 @239cf1dd 问题是总幻想世间存在啥开悟,悟了就能心想事成,这不还是贪吗?简直没有比这些人更执迷不悟的了。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毕竟咱国教育体系不... 
 @e05f03ce 我觉得不需要有逻辑学课程,中学毕业的话,也应该明白啥是科学啥是胡扯吧。无可救药了。 
 多年前那本《当下的力量》大火时有人给我推荐,我当成某种成功学畅销书根本没当回事,觉得这名字听着就够可笑的了。刚刚才震惊地意识到这书居然是所谓的“身心灵”读物?看了下简介和目录,简直了,我终于知道学霸猫之类灵修大神叨们念来念去的所谓“显化”这么可笑的玩意是哪儿来的了…
亏得某些人自命学理工科还多么热爱科学有多么表面看着不错的教育背景,这种玩意当年居然也这么多人能信…… 最基础的科学教育都学到哪儿去了。太荒唐了。 
 刚刚跟我妈又打了快两个小时电话,感觉我越来越像我妈的专属心理咨询师…
在别人家团圆是福,在我们家不团圆才是福。
碎碎平安啊,字面意义上的越碎越平安🙃 
 #什么值得读 
前几天看到象友们分享黄雪琴的案子在近期开庭的消息,才想到该好好去了解一下黄雪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具体经历了什么。
刚刚读完“关注雪饼”专题网站上最新发布的这篇《谁是黄雪琴?》:https://free-xueq-jianb.github.io/2023/09/25/whoissophia/ 
感觉写得非常好,很清晰地梳理了她作为一位正直的记者曾作过什么,在职业之外,又作为一位公民有过哪些具体的行动。要给同样想了解黄雪琴的象友们力荐一下!
读完好感动,可以看得出她是多么热诚又有才华的人,而对她的逮捕、囚禁、审判,又是多么荒唐残酷。
其实我一直对大陆的政治异见者圈子心有提防,深知其中滥竽充数者并不少,很多甚至表面看着相当知名的“人士”,言行仍然有不少投机或作秀感,我并不总会信任Ta们“受难”的呼喊。
但只要稍稍读过、听过黄雪琴在过去这些年公开发出的声音,就会意识到她是多么踏实地在做事,也会很快折服于她的真诚、理智、清醒。但更可贵的是”乐观“——可以说这也是黄雪琴在过去那么多年里积极行动的重要原因。她总是那么坚定地在表达“行动有用”,对改变现状充满热情。
我无法不去想,如果她是自由的,有多少美好的改变可能因她发生。
但这样美好自由的灵魂却被囚禁了起来……
我不知道自己能够为她做什么,但是了解她,记住她,关注她后续的情况,至少这个是现阶段我们能够去做的。所以如果你和我类似,之前都还是并不太清楚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先读一下这篇介绍,如果有机会,在尽量安全的情况下,让更多身边的人知道她,记得她。不要让这么好的一个人被忽视,这件事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并不难做到的,可以先从这里做起。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我才想起来去年我... 
 @6641d1a4 嗯,我也是,最开始看她B站视频还有点儿怀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表演成分,后来被她的坦诚感动了。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我也是她去了冰岛以... 
 @53580a0c 是啊,以前她在国内时发在豆瓣的东西,让我觉得就像是沉浸在自己造的美梦里,而我对那类美梦没兴趣。反而是看她后来在冰岛怎么克服困难过好生活,尤其是看她如何诚实地分享真实生活状态,这个更吸引我,也感到她成熟了,但没有失去理想主义和纯真,这时就和其他那些网红很不一样了。 
 意识到很久没看到在冰岛的嘉倩更新视频,去查了下才发现她今年五月发过一条动态,说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养病…… 又查了下,也没再看到后续的情况。
我是很后知后觉才开始关注她的视频的。虽然知道她曾经在豆瓣也很活跃,但当年总觉得那类文艺范有点儿幼稚,并不认为多有意思,反倒是她去了冰岛之后,再看她的视频分享,才觉得这是个很可爱的人,早些年文艺女生的青涩,也变成了痛定思痛后依然要温柔拥抱这个世界的坚定,非常难得。
尤其是,看到她讲到自己又一次结婚、买了自己的房子,又再次决定离婚、独居,到后来接了父母去冰岛,所有这一切人生变动、悲悲喜喜,她都那么坦白地讲出来,让我更钦佩她的勇气了。但是,也的确总有些担心——这样信任网络上的那些陌生人,值得吗?不怕被八卦甚至攻击私人生活吗?
她肯定是认为“值得”吧,这也是我觉得她的纯真够真实的一个原因。因为她即使在风景那么好、被很多人向往的冰岛,也并没有试图制造多么无忧无虑、成功幸福的假象——相较于其他那些P图美颜、热衷表演的“网红”,嘉倩的确让人更敢信任。
尤其是,我记得她甚至还曾无保留地讲到过为什么结束第一段婚姻、去冰岛工作,理由正是这几天我们又在讨论的亲密关系暴力和精神操控问题——她也是婚后遭到了前夫的极力贬低,到了不仅否认她的职业理想、写作能力,甚至还要“生出男孩”“在男方家过春节”的程度。当年还没有流行“gaslighting”这个词,但记得她也提到了PUA……
真是数不清到底有多少美好的女性都曾栽进类似的陷阱。当年她的倾诉似乎还曾经被人当成是“瓜”围观,如今回头再想想,或许我们才更能体谅是怎样的痛。
对于一个有理想和坚持自我的女性,这个世界确实有太多难关要过了。不知道导致嘉倩停止更新的健康问题到底是什么,只能祈祷她尽快好起来。她并不完美也不轻松的人生实践,其实才是更能安慰和激励大多数普通女性的。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 感觉我也是那种... 
 @3271ffb5 多自省,多询问对方,把对方当成人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这些道理很简单,但一个人需要不断省察自己,才能克服大环境灌输的错误观念。
我也没法给你推荐什么书,每个人只能自己去试。 
 关于北大这次又爆出来的这件事,昨天和朋友聊到,本来我们都觉得自己以前遇到的ex够差劲了,但确实看到更多事情后,会有种“这山更比那山高”的哭笑不得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ex只能说是糟糕得很平凡罢了。
但尽管如此,我们也发自内心地担心在之后可能跟这些ex发展的女性,不希望她们踩自己踩过的坑,也完全不认为以ex们的为人方式,会有换个人就变好人或者变幸福的可能。
然而我也知道自己啥也做不了,保护自己毕竟还是排在第一位的,让那些人永远不要再在自己人生里出现才是我要做的,而对于可能遇到他们的其他女性,的确因此无能为力(除非有某些意外机缘她们找到我,那么我当然也会愿意尽力支持她们)
这么想自己的前任们恐怕让一些人认为不厚道吧,但对于不厚道的人自己还得厚道,这圣母我担不起。
扪心自问,这么想真的不是报复心理,回想过去,早都像看别人的事情一样了,但确实不会忘记他们让我见到的那些人性的晦暗。当然,也庆幸他们到底没有心理扭曲到那些被曝光的垃圾的程度,否则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多难走出阴影了。又或者为了讨还公道,以我的性格还会做出后果更严重可怕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 :aru_7030: 
简直要感谢他们“差”得够平庸了。 
 nostr:npub1gnvec7x33gy730nx9w5l9840yr37nzr4nzxcxst9m8gpal8af49qq9hs3a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 
 @91415963 @nantian1zhu@m.cmx.im 如果有真诚和同理心,看别人说“我们需要自省”,是不是立即该先自省一下。
结果有些站在强势地位的人却立即跳出来说“你们确实要自省”了。觉得这么评点是他的自由了。
好笑死。 
 @ziwendong@douchi.space哈哈 实不相瞒,我就是因为五年前豆瓣上东东老师替人... 
 @6641d1a4 哈哈,我那时对他也是以为了解但是实际上了解很有限,后来一样有种“emmm,原来不过如此”之感 :aru_0200: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友友真的很好……(... 
 屏蔽了那个总跑来评点女权的男的了,太烦了, 也不是第一次这样了,每次都好像多礼貌的样子,实际上又每次在我对自己和女权理论、女权行动进行反省时,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表达“我也这么想的”“有些女的就是不够觉醒”——一次两次可能是真的傻,需要提醒一下才能学会自省,但这么长时间还没完没了搞这套,这类女权男也太假了吧,这不就是恶心人的吗。谁有那个功夫给他开班徒劳无益地讲课啊,交学费吗?交学费我们也得教肯学的吧?还跳出来要给我们上课了,笑死。 
 这人还总拿“我是两个女儿的父亲”自我标榜,然而也没看他咋讲过自己跟妻子的关系,咋理解妻子的处境。
装啥好爹啊。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给您这么一说真是要... 
 @44d99c78 我建议你闭嘴。你这样说话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是非常没必要的打扰。你这么没有诚意也一次次没有自省能力,我只能说,我们不是你的陪练。 
 nostr:npub140qhqex0f8vqzw3uwa5d5jp7lm4g8twffnzjstacu7slrr2hh9ts2qzusf 首先感谢您的批评,... 
 @44d99c78 我发这条嘟文,谈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省。女性看完也就去自省了,你呢,看完立马“你们确实需要自省”……
我觉得你在做到自省之前,还是少给别人出主意或者“帮助”了,你连共情能力都如此欠缺,根本不可能真的帮到她,还可能造成更多伤害。 
 某些男的一评论什么样的女性才是真女权,就明明白白暴露了自己是怎样的真爹权。 
 看到女权主义者对女权主义理论和自己进行反省,就亢奋了,就要赶紧进行“评点”了,甚至还要跑来秀出“果然你和我想的一样”了——就,为啥男的总是那么渴望立于不败之地呢? 
Event not found
 建议把这条横幅给对大陆竟然依旧心存幻想的台湾人看看 :aru_3011: 
 这也算是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了。 
 哈哈,在豆瓣上已经被删了。
终于看到了把法西斯口号直接挂出来,算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Event not found
 之前很多年我在理解休谟时都感到很困惑,想不到原来中间缺失的一环是在马赫这里。 
Event not found
 虽然在很多方面被某些人认为“不像女的”,然而对裙子的痴迷这一点上我实在是太女了…… 
Event not found
 与之相对的,实在太反感齐奥朗了。他的流行是我们时代普遍精神崩溃、自我厌弃与彼此伤害的一个结果。 
Event not found
 给我妈当情绪垃圾桶“尽孝”,算是最能让我这么热爱生命的一个人想死一死的事情。 
Event not found
 不敢回想不是因为我想忘记。而是因为我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