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打扫卫生,发现个问题:凡是方便随手放东西的地方,一定会堆满东西。
想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中,熵(混乱度)总是趋向增加。
想要环境保持整洁,需要投入能量(打扫卫生),让“熵”降低。
舒适放松状态,往往不需要耗费太多能量,不用刻意保持某种状态,必然滑向熵增,带来无序。
猜想:如不主动分配注意力并投入能量(精力),任何空间或时间都会被“无序”占满。
一些延展想法:
① 想追求有序,就要忍受额外多花费能量思考的痛苦。
② 做任何事,都尽量调用“元认知”,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避免无意识状态,减少熵增。
③ 要么养成习惯,低能量态也能维持,避免熵增。
④ 管理本质上希望有序,说服或强制他人耗费能量,从而维持或改变某个系统。
纯个人瞎想,可能过度延展。但真觉得想要有序,就要受累。
Vision Pro 的水果忍者还挺好玩的,水果切开,屋里满地都是水果汁。
还能手势模拟发飞镖打水果,没打中会扎到墙上,视觉效果很棒。
增强现实比虚拟现实游戏有趣很多。
另外,推荐闲鱼上找人合租 Apple One 订阅,100 块一个季度,含Apple TV+、Apple Music、Apple Arcade等,能让 Vision pro 可玩性提升不少。
今天读到的一些鸡汤句,都还挺有道理,甚至暗合了贝叶斯算法、斯多葛学派、部分宗教核心理念。
If new evidence presents itself, it’s okay to change my beliefs.
如果有新的证据出现,我可以改变我的信念。
I get to choose who’s in my life and who isn’t.
我可以选择谁在我的生活中,谁不在。
I can’t change things that have already happened, so I won’t worrying about them.
我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不会为此担心。
Life is an ever-changing experiment and infinite game. There is no single right way to live.
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实验和无限游戏。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
I can’t get what I want if I don’t ask for it.
如果我不提出要求,我就得不到我想要的。
To be alive in this moment is the only thing I really have to do.
活在当下是我唯一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If I’m facing a seemingly impossible dilemma, it may mean both options are wrong.
如果我面临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两难困境,那可能意味着两个选择都是错误的。
If I don’t like who I am, I can change whenever I want.
如果我不喜欢我自己,我可以随时改变。
Gratitude nullifies fear.
感激消除恐惧。
a16z是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前些天看orange分享他们的AI投资理念和已投项目PPT,值得仔细阅读理解。
https://t.co/PB0EcONAjM
他们预测AI技术再过10年发展,一定会诞生很多引领行业潮流的新公司,且大概率是toC产品。
新科技将带来平权,让今天的奢侈品变成明天的日常用品。
他们看好的AI方向分三类:创造力+生产力、伴侣+社交、健康+个人成长。
① 创造力+生产力:在AI技术加持下,人人都能成为作家、程序员、设计师、诗人、电影制片人、音乐家等。
② 伴侣 + 社交:人人都能拥有真正关注你、理解你的AI朋友、恋人或挑战者,你能参与创建属于你的个性化社区。
③ 健康 + 个人成长:人人都将拥有一个由AI教师、医生、营养师、理财顾问组成的专家团队,帮你活出更好的人生。时刻关注、洞察你,发现需求,自动 "推送"解决方案。
a16z 的投资理念:
① 消费者行为无法预测:在消费市场,成功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和创始人的直觉,不取决于团队背景和洞察力。
② 文化变迁与平台转型:在文化变迁和平台转型交汇点进行投资,找到能够利用或创造新消费者行为的产品。(文化变迁"指是消费者需求,行为,观念等变化)
③ 极具特色的产品更容易成功:成功C端产品往往有些不太严肃的早期使用场景(如snapchat早期是个色情应用),有强烈的“口碑传播”效应,从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可见一斑。
a16z对AI发展的预测和潜在想投资的产品类型(摘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创造力+生产力AI
① 能解决"空页面难题"的工具:例如一句话生成一份PPT,或者生成初步素材并进一步创作加工。
② 浏览器中运行开源模型:普通用户下载安装运行模型麻烦,关注能在浏览器(或应用程序)直接用开源模型的项目。
③ 内容制作Workflow:AI制作复杂内容(如5分钟电影),单一提示或模型无法完成全部工作,期待能串联多模型和多提示的工具,用户可以保存或分享这些Workflow。(有点类似ComfyUI的理念)
④ 多媒体工作流:全能模型,支持用户在同一工作区内生成、优化和整合各种媒体类型内容。例如将音乐和视频,动画和旁白一起用,制作视频。
⑤ 平台自动优化:帮用户发现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自动调整(类似apple的自动修图),可用于各种场景。
⑥ 可控编辑:AI生成充满不确定性,“重新生成”或调整输入虽必不可少,但过程繁琐。关注支持部分调整的AI工具。如图像修复(inpainting)和风格迁移(style transfer)。
⑦ 自动化内容再利用:不用自己费力气重新编辑、调整内容以适应不同平台。例如把 YouTube 视频转成为 TikTok短视频、Podcast音频,甚至是博客文章,都由AI瞬间完成,甚至能根据数据预测哪些片段或元素能吸引哪些不同的观众,延长媒体内容“生命周期”。
⑧ 行动AI agent:如订餐馆、给朋友送礼物。甚至更复杂的专业agent,如数据分析、自动化营销等。
⑨ 语音优先应用:语音输入更自然方便,让用户表达更复杂未成型的想法,最简单的形式是语音录入和概括,未来可能发展到24h全天候环境音频记录和交互。
自动化工作流:基于信息(某公司IPO发邮件给我)或基于系统(有人需要技术支持,slack通知我),LLM作为中介,理解用户需求和意图,构建比AI出现前更复杂的工作流。
AI伴侣与社交
① 虚拟伴侣:提供与ChatGPT不同或更优秀的特性,比如可以生成主流模型不允许或不擅长的内容(角色扮演或情色文学),构建更具吸引力或游戏感的聊天体验。可随时随地召唤(融入所有软件和硬件),有声音、形象和动画,就像真正的朋友在你身边。
② AI与人类混合社区:比如一个由AI生成的Instagram 或 X 平台,而人类可以随时参与其中。
③ AI主播:AI角色主持实时互动直播,实时回答关注问题、评论等。
④ AI即时通讯:AI生成用户的虚拟形象,可随时用形象生成表情包、GIF动图、音频、视频跟朋友交流。例如你想说服朋友一起去旅行,可以生成一张你们俩在沙滩上的照片!
⑤ AI婚恋工具: 现在婚恋工具匹配效率低,用户需要先完善介绍,明确需求,然后不断浏览找合适的人。未来可通过跟机器人聊天,让AI更深层次理解你,然后机器人再用这些信息为你精准匹配找对象。
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特别满意的总结摘要Prompt,目前常用两个。
例1:bullet point总结
Your output should use the following template:
### Summary ###
Highlights - [Emoji] Bulletpoint
Use up to 10 brief bullet points to summarize the content below in Chinese, Choose an appropriate emoji for each bullet point. and summarize a short highlight: xxx
例2:反常识总结
请一步步仔细思考,提炼文章中的反常识观点和高信息熵内容,请不要遗漏任何一条,先给结论,再给论据,尽量在原文基础上提炼,不要省略数字和年份等关键信息,不要担心回复太长,但一定要有逻辑、结构化表达。
求更好的总结摘要Prompt。
目标经常执行不下去,《从行动开始》给了些启发和方法。
定目标常用SMART方法,有效,但还有几个补充原则:
① 当下原则:考虑当前情况(能力、资源),目标需要和现状相匹配。
② 自我原则:考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愿望,不要只是为了达到别人或社会的期待。
③ 微小原则:需要把目标拆解为最小可操作步骤。(参考微习惯)
目标放弃,往往因为挫折引发负面情绪,自我否定,不能继续。
这时可试试“实况转播技巧”技巧:用新闻直播方式,只确认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不考虑任何主观判断、揣测或情感影响。
类似“第三人视角”,虚拟出一个“我”,“观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最后,ABC法则可分析行为发生的各环节,找出改进点,坚持目标。
A - 前提条件(Antecedent)
B - 行为本身(Behavior)
C - 结果(Consequence)
尝试改变A和C,也就是环境和反馈,从而让行为(B)朝着期望方向走。
这个方法有点像事后诊断,个人感觉福格行为模型(B = MAP)更好,事前事后都可以用。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为论证观点,给了经典故事新解读:
① 如“棉花糖实验”看似考验“意志力”,其实验证的是采取正确行为的效果。(行动:玩棉花糖,玩头发分散注意力,捂住眼不看)
② 乔布斯组织员工花几夜讨论公司最重要的100件事情,然后再做减法。100→10→3→1。100件事情最后只留下一件。
简单总结:
① 定目标:SMART原则之外,考虑“当下、自我、微小”原则,科学设定和执行目标。
② 调情绪:“实况转播”只看事实 or “第三人视角” 剥离情绪对行动的干扰。
③ 学诊断:用ABC or MAP法则分析,改变前提和反馈,反过来影响行为。
去年个人OKR中有一条:每周跟孩子一起散步聊天。
今年复盘效果不好,原因:目标不清晰,散步聊什么?
今年换思路:跟孩子建立共同话题2项+
方向:一起娱乐和读书,交流讨论。
① 视频:《老高與小茉Mr & Mrs Gao》,Youtube最火的华人频道之一,内容主要是都市传说、推理悬疑、历史怪谈或有知识性故事。
② 播客:《半拿铁》播客,送他上篮球培训班的路上听。
③ 读书:《少年世界史》、《球状闪电》等。
不仅孩子喜欢,自己也有兴趣,最近实践下来效果不错,持续推进中。
Notes by 向阳乔木 | ex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