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搞科研和咨询根本不靠谱。 想搞科研的,要离开高校,否则就是浪费国家经费。既浪费国家的教育经费,又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想搞科研的就不应该是老师的正式编制。 国企、央企里经费充裕,条件好多了。
很多高校除了会发论文,啥都没有。多数学校连正规实验室都没有,设备陈旧,缺这少那,就这样的实验室,还好多被评为省重点实验室。在这样的地方,能研究出个啥? 学术界确实是个圈子,你会发现这个圈子的人都认识。要么是老师学生的关系,要么是师兄弟,要么是后期通过以上关系结交的利益共同体。
永远不要把自己彻底卖给学术了,至少在中国不能这样。 永远要给自己留好退路,留好选择,保住人生的主动权。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主动权就是你和畸形制度说不的底气。
人若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为了某种目的或是为适应某种偏见而生活,那就会给自己树起生活的栅栏。 ——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神话》
生活的沉重压力压得我爬不起床 https://t.co/fDITBXpLI9 https://pbs.twimg.com/media/GBU-q0YaEAAl8gQ.jpg
一般学英语的人者用牛津 、Longman还是好点。那是学习字典,供外国人学英语用。例句多但解释不全,有些意思查不到。 我新买的韦氏词典是美国人用的,重释义,例句少,母语不需要那么多例句。 中国也出过重释义的词典。早年郑易里、陈羽纶编的英华大词典就是,不少意思我在牛津词典里查不到在那能查到。
文科生就业率不到理科生一半。真相是残酷的,真话是难听的。 在职场上,文科生的起点和空间都比理科生要差很多。因为文科的精髓都在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而理工科解决的是物质世界的问题——文科天生高贵,因为是给有钱有地位的人去读的。
按尼采的说法,道德出自于怨恨,因此不难理解道德为何会成为民粹的武器。民粹的道德最不道德,因为他们的目的不纯,即不是为了以道德提纯自己,而是攻击强者并企图解构社会。由此可以认为,道德主义的泛化不是个好的现象,乃社会内卷并撕裂的一个表征,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人首先是他自己,因此他属于他自己这个类型。换句话说,人是彻底自由的。同样的境遇可以有不同的生活。 既是自我觉悟又跟世界和解,我是我建构起来的;世界是自我构建的背景而不是障碍。 —萨特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用来社交的体力条,只要和人接触体力条就会一点点减少。而当体力条归零的时候,我们就完全无法和人交流了。 只有一个人独处,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去看喜欢的电视电影,沉迷在书籍漫画游戏中,做自己真正热爱享受的事情,体力条才会逐渐增加恢复,否则无法和人继续交流相处。 https://t.co/Bn57Xlqxm1 https://pbs.twimg.com/media/GBU3LFxaEAA_XJ6.jpg
穷人家孩子学手艺,富人家孩子学情商。中产阶级家庭孩子两者都要学。先学如何生存,再学如何发展。 穷人家孩子要学办法,富人家孩子要学想法。穷人家孩子只学想法是死路一条。 现在的文科教育,既教不了想法,也教不了办法。不是文科不好。是中国的文科教育太糟糕,不值得花四年去学。外国也差不多。
从消耗时间来说,小孩学文科消耗的时间远比学奥数少。 语文,英语它们是学和练是联在一起的。学英语、古文的过程本身就是练的过程。 学奥数不是,学的过程和练的过程往往是分开的。学两个小时,课后要也至少再花两小时练才能学好,这样极耗时间。
从学习的确定性说,学语文、英语的确定性高过奥数;文科下了功夫一定有收获,或者说拔尖可能性大,奥数未必。 如果一个小学的孩子英语很流利,古文能看懂史记不也非常好么? 文科学习一般不太费头脑,只是开始的阶段需要背一些东西,以后就比较轻松。相对而言,孩子的学习痛苦度没那么高。
学校这种机构,官僚起来比官僚机构还要官僚。 因为知识分子玩起心眼来,智商高,更会玩。所以我们太多的人,要了解学校的本质是什么。
不喜欢体制内那种人身依附的生活怎么办?别去大组织就行了。降低点需求,房子别买贵,孩子别生多,整体凑合。 就怕家庭硬开支大,你一把年纪混大型组织,基本被绑架了,随时会撕票那种,连呼吸都小心翼翼。如果你不用出卖尊严,不用承担风险,还能赚到钱,那只能说你幸运。
社会学是科学时代的宗教: 信仰是服从社会科学规律,能提高个体选择的成功率; 方法是用科学解释人和人群的行为,而非从神学角度; 积极性是用社会学理论、改革、设计能够建造乌托邦。 社会学用科学的方法影响个体和集体,消解了神学的作用。但面对小胜率选项,社会学方法并不能提供信心和意志。
现在的情况是实体产业正在萎缩,生化环材土木都属于提桶跑路大户,技工人才断代严重。 七普对领导们刺激非常大,真实数据比外界猜测的更不堪。本升专、中考改制和禁止小学培训,指向都是教育分流——不能再允许屁民扎堆读大学了。必须强迫教育降级制造大量专职技工。 降低社会整体人口素质,来减少内卷。
如果中国人能像以前那样生崽,奴工勉强够用。 现在社会气氛是人人削尖脑袋当大学生,高考落榜还不如跳楼,一个个要么内卷要么躺平。这种情况下,中国会演化成苦难行军引发内爆。 教育降级这一步,对执政者来说因此是非走不可的。
我认为年轻人最重要的是两件事: 1,弄清楚自己的一个模糊的目标,动力,大致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2,如果弄不清就放弃,但是一定要培养一门自己足够热爱的兴趣爱好,然后全身心去投入它。 如果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兴趣爱好,那你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可以说是毫无优点,完全浪费生命。
20岁可以做很多事,那是目标感、使命感。并非精确搞清到底要什么,起码得有个模糊的目标、想法、基本的欲望和冲动。这是构成你人生最底层的基本动力。 我可以告诉你做什么,无非锻炼身体、多读多思考、见识社会之类,这是表象;根源深处,人不知为何而活,易随波逐流受人影响,没欲望和动力也难做好。
孩子真正该学的 99%在社会上, 不在学校里。 真正的教育,还是要靠父母和孩子自己提高认知和视野,没有捷径。
世界和生活从不慌张,慌张的是被世界和生活押解着的每一个人。 | 陈年喜 《微尘》
据说有的学校,课间休息都取消了。 现在教育以“免责”为第一要义。通过下课没时间玩的方法避免有学生出意外,从而老师和校方要负责。通过窗子都打不开的方法避免有学生跳楼,从而老师和校方要负责。
中文字母 https://t.co/rEuxCSvS4l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发现,“早晨两个至两个半钟头的脑力劳动,比课后四五个钟头看书和做练习的效率高得多。”他论述,这不仅关乎效率,更关乎孩子的生/心理健康,“为了不造成负担过重,学生必须有自由活动时间”。 坚持不了早起,经常是起不来。早早入睡自然可以早起。长期欠觉的人调整段时间,补齐欠账。
早起读书,是我这些年反复尝试后稳定下来的作息。 优点很明显,效率超级高。早上读书思考1小时,抵得过下午2小时、晚上3小时。
院线电影已经完了。没才华的人都去拍电影了,拍电影成了一种借口。 像大龄考研考公人,给人一种很努力又没有才华的感觉。喜欢听瓦依那,喜欢大梦,最后成了影评人,或者拍了烂片……这个行业npd非常多。
当代电影艺术,指的就是短视频。 短视频生态非常健康。为什么?因为短视频目前还没有影评人。
《十二怒汉》常看常新。 投票不管用,意见领袖也没用,你得让每个人都说个够,然后明智的共识才会产生。
舍弃真正的自我,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阿德勒
艺高人要胆小。 并非真心“胆小”,而是对“艺高”有了新的认识。知敬畏,清醒理智,装下谦虚之心,懂得人外有人。 这样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艺高”之人。
想要教育不卷就两个选择。 大学毕业和没上学的平均工资差距不大。 卷学历的成本非常高,高到大家都承受不住了。国外为什么底层的人不去卷教育?天分再高,考上了大学,除非特别拔尖,否则上不起。大部分父母无法提供学费,靠助学贷款欠几十万美元。 上大学依旧是穷人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的路径。
发送长文字,不要在网页打,也不要在聊天软件打。 软件可能崩溃,误击发送,没编辑好就发出了。能撤回,但正式场合会尴尬。尤其内容没想好,不合时宜的内容,撤回前被对方看到。 用有离线保存功能的软件——记事本、备忘录,写草稿,整理好内容,确认无误后复制粘贴到相应软件中发送。 这样比较保险。
一个好习惯: 发送较长的文字内容,不要直接在浏览器网页、聊天软件的输入框写。 网页有可能崩溃,误点刷新/前进后退/关闭标签,网络问题发送失败,可能导致内容消失,无法恢复。 带实时保存功能的云文档好些。在网络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可能丢失内容。
在20岁以前,小孩子应该少抛头露面上电视参加各类比赛或者各类公开场合发表讲话啥的。 成年人懂得虚伪和撒谎,说点屁话应付下。 小孩子说屁话,他大概率会真心认可这些屁话,把屁话当真了。这样对他的未来成长很不利。
政治正确这事,教给小孩子和成年人,效果截然相反。 不说政治,只说表面。对公司保持忠诚——逼着成年人学,反复背诵,不学不行。成年人为了工资喊口号,肯定不认同,最后是撒谎。大家学精了。 小孩学这个不一定,大概率发自内心认同。一旦认同了政治正确这回事,小孩子就会变得又蠢又呆,甚至面目可憎。
搞减负没什么用,大家都有很强的惯性的。真去减负很多时候是家长不愿意啊。 家长把社会公平的期待放在孩子的教育和考试上后,才愿意甘心做牛马,为了孩子付出。 真要调整,就是整套价值观都要跟着变啊。
学校这种机构,官僚起来比官僚机构还要官僚。因为知识分子玩起心眼来,智商高,更会玩。所以我们太多的人,要了解学校的本质是什么。
那些“乖”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https://t.co/nf1gvYp4H7
目前而言,单兵鸡娃质量最高的是这么一帮人: 告老还乡的大厂老码农。 他们有三个显著优势,一直在学习(知识保持更新),而且有耐心(长期查bug),抗压能力强能忍气吞声。
教育小孩,开心了,在上手段,这些手段都很好用。 不开心,上什么手段都没用。送到学而思,也会既不学,也不会思。 所以,鸡娃,首先要鸡,让娃开心。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尊重基因。90%的孩子最终的成绩是基因决定的。 如果基因优势是读书,只要情绪稳定有自驱力,成绩和基因优势一定会匹配。 如果基因优势在不是读书这个赛道,要发现他的基因优势到底在哪里。 能够挑战基因优势的只有自驱力。自驱力不行,基因优势也没用。
我希望,大家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能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 伍尔夫
几种类型的老师特点: 1.讲的慢,讲的细,练得多,班级平均分就高,长此以往,小孩后劲比较足。 2.讲的快,讲的急,练得多,班级尖子生可能比较多,班里分数断层很明显。 3.不管讲得快还是慢,手段老辣,让学生心服口服再加点崇拜,班里学生成绩不仅平均分高,尖子生还多。
在大学里面生存,科研和阅读能力是你的保护伞,有了这个保护伞,就没有人能伤害你了。 如果你还沉迷于读教材、考GPA,你在大学里面就会莫名其妙多出很多的障碍,一步一个坎。 但是科研和阅读能力,恰恰是大学里面不教的,老师没这个闲工夫,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学里面自学的。
中国人的学习天赋和刻苦精神,在早期留学生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到1880年,留学运动开始八年之后,已经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 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学习这事,或许是有捷径,尤其应试。 但再好的捷径,终究是需要人去实际付出,去忍受思考所带来的煎熬才能走出来。 毕竟,只有那些“神剧”,才会把残酷的战争表现得如此“轻松诙谐”。
高效健康的学习,有个必备条件——必要的难度。剥夺了难度,学生思维不活跃,兴趣和成就感成了无源之水。全部内容提前学完练熟了,上课会无聊,就不能专注。 孩子从上学之初,对克服难度的过程体验错了。这种本末倒置,造成课堂浪费时间,逼着孩子养成不专心听讲的习惯。这是提前过度训练的副作用。
很多研究发现,幼儿期的过度学业训练会带来永久的兴趣损伤,造成“四年级掉队”现象。 原因不是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不扎实,而是面对更高的学业难度,缺乏克服困难的动机和兴趣。这是早期过度训练的沉重代价。走下坡路的人生,让孩子的士气越来越低迷。
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史铁生)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家长首先要有这种能力; 其次,孩子要有独处的习惯; 再次,孩子学会享受寂寞。 在这个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依附性的大环境下,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初高中阶段会看答案,能大幅度提升成绩,节约些一对一辅导的钱。 课上教的是知识,考的是解题思路。不管文科理科,记住答案的解题思路是捷径。记住解题过程,下次遇到相似题目少走弯路。 抹杀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初高中阶段,孩子若聪明绝顶答案不看也罢,甚至高考不必参加,不到12会选拔走。
所谓的「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检索力」,或者说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一种定位能力。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 纪伯伦
国人真爱学习。不仅义务教育阶段拼重点拼分数,大学拼成绩绩点、拼保研,硕士博士拼SCI文章、编各种基金项目投标书。工作了,各种考试、培训常年累月。 前几年懂一点比特币的人,估摸全世界人数最多。现在知道一点chatgpt或者俄乌冲突巴以局势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的人,也应该是全世界人数最多。
好的二手知识,永远是将你引向经典本身的。 粗制滥造的、居心不良的,则会拼命阻断你去读原著,并且告诉你:听我说的就够了,我就是全知全能,千万不要去碰原著。
教师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毒瘤:手抄教案 自残自虐->尽心尽力->效果较佳
纸媒时代是精英主导,网媒时代是庸众为王。
在白天,我极容易就可以对什么都不动感情,但是一到夜里,那是另一码事了。 | 海明威
思想和语言,一体两面。 思想的堕落,从语言的堕落开始。
赫拉利《人类简史》中一个基本观点—— 人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成为万物的灵长,是因为拥有了一项独有的技能:虚拟。 虚拟或者说叙事、解说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创造文明,也可以毁灭文明。
有些宝妈喜欢把闺女打扮的跟公主一样(毒鸡汤看多了,要给她公主般的生活),发卡、造型小辫子、抹香香,金光闪闪小裙裙…… 确实是漂亮,其实是害了你家闺女。估计都不要到初中,就到小学高年级,你家闺女的心思一大半都要花在打扮上了。
家里是女娃的,如何减少青春期内耗,关键在于幼儿园。 尽量少看公主剧、芭比娃娃等,穿衣服以运动款为主,适当多培养一些对科技、宇宙、生物、探险方面的好奇心……这样的话,到青春期受益无穷。 理兼容文,反过来很难。
女生到了高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体力精力,经过我的研究发现,高中女学霸身体都是很好的,体育也好 2、内耗,女生情感细腻加上生理因素,经常容易多愁善感分散注意力,女学霸往往比较大条,内耗比较少
以前有个说法,女生到了高中数学物理就吃力了。 目前而言也确实存在一种情况,重点理科班还是男生多,理科女生少但排名靠前。女生一旦思维打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今年四川物理竞赛第一名就是女生。
现在中小学流行提前学,其实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适合。 不要跟学霸比,人家提前学是智力达到了,普通孩子做好复习、预习很好了。当天学的知识点,盖上课本复述一遍,能做到吗?能做到的话,课本后的习题不看答案,能独立完成吗?除最后一道综合能力题外能独立完成,算基本掌握了,接下来可以预习了。
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她的记忆彻底抹掉,让她在他记忆中所占据的那块空间里长出一片罂粟花。 ——加西亚·马尔克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
清华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2237册 https://t.co/c8wpLCDc5Y
人像摄影美姿系统学习课程 https://t.co/yOCtPW3iWR
玩魔方,追求的是个头脑瑜伽,一层一层捋顺脑神经,以期达到健脑作用。现在的脑残们,一律背口诀、拼手速,这踏马不是二逼吗? 所以,魔方这个益智游戏,很快就被玩死了。魔方比赛,规则应该反过来,不是随机的图形去追求还原,而是原形去追求随机的图形。
不要动不动说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因为寒窗苦读十几年,你不一定受的是教育,你可能受的是教育的伤害。 做题家最大的痛苦不是做题,而是做题做到最后,发现做的题都不考,卷子换了。
底层平民家庭出身的,靠自己跌跌撞撞,到中年开窍了,这种已经算是有悟性的了。 大多数人是一辈子都开不了窍,莫名其妙来,稀里糊涂走。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特别,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普通人。 ——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穷人家的孩子,要跳出原生家庭(家族)的思维,很难,一旦你有所改变,他们会跟你反目,视你为异类。 穷人固执,要面子,虚荣,自尊心变态的强。
现在底层的孩子很难逆袭了。 底层要翻身必须要有一定智力条件和见识的父母作指导,四十年的时间已经把这方面的家庭几乎筛选完了。 现在的底层挣扎在打工和去打工的路上,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指导子女。
俗话说: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然而,他们只是学会了一些求生存的基本技能罢了。
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张爱玲
你其实很了解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自我责备,觉得状况出现一次反复就意味着功亏一篑,还总要求自己尽善尽美,期盼生活能给予自己明确的结果。请不要这样要求自己。 蒂姆·坎托弗
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报以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王尔德
好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如果老师只会照本宣科,不解释“为什么”,总要求学生“多记、多背、多做题”等,这时家长要承担起更多责任,引导孩子多思考、问为什么,然后用教材上的理论尝试解释相关问题,让孩子真正理解“为什么”、弄清楚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学起来越来越轻松,成绩自然容易保持在优秀的水平。
学习未必要在学校,但得靠纪律,在混沌的头脑中趟出一条路来。 看看成人世界,若是没有制度规则强制,有几个自觉的?要知道 这些人曾经都是孩子、学生。
大部分人无法取得成就,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耐力不足。 事实上越是能力强和学历高的人,越容易耐力不足。从小多积累独立完成一件中长期事件的经历很重要。 大家在卷书画音乐艺术,国外中上阶层普遍卷体育。 所有小孩不论是否有天赋至少要精通2门以上运动。不用专业,只为了玩,哪怕作为终身爱好都值得。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还是不错的,怕的是不读书而好求甚解。 学而不思则罔,一般也就自己罔,还好。思而不学则殆,天天“独立思考”“质疑权威”,到处跟人争,自己殆,还拖累别人也殆。
最重要的学习,其实总是靠逼出来的。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只能靠强制,而且是长期强制,既不能指望学生有兴趣,也不能指望学生主动。 父母为孩子交学费,送去学校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逼。一切重要且必须的教育,只能靠长期逼迫。 以上是李笑来《学习的真相》的观点,你有什么意见?
洪堡模式由于产生于军事贵族控制的普鲁士,带有一定的军事化色彩,所以就不难理解诸如衡水这样的学校会出现了。
后发式的国家,必然会选择洪堡教育模式。洪堡教育强调培养执行力,纽曼教育强调培养创新力。 中国选择洪堡教育模式是必然的,这其中首先就要对人进行工业化。 工业化的教育机制必然带来工业化的选拔机制。应试教育是洪堡模式的必然产物。学生对考试的深恶痛绝由来已久,但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效率高。
Notes by 豆小豆 | ex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