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bean new post about | logout
 昨天听了一个超热闹,几个著名媒体人七嘴八舌讨论AI的播客:
https://t.co/Yi6EKDiG2p

听到几句话印象深刻:

- 2011年时,中国网民数量为2亿,现如今已达到12亿。

- 中国12亿网民中,有6亿人从来不打字。

- 中国所有的AI原生应用加起来用户规模也不过千万。

- KIMI的日活用户与月活用户的比例为1:7,意味着留存率仅为15%左右。

- 现在的AI原生应用,200万日活用户就已经是寡头。

全部AI总结:
https://t.co/xtutIEEJAU

总结摘录:

当前中国AI大模型创业的热潮可以和十多年前的移动互联网相比吗?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十亿级的新增网民,新的交互方式(例如短视频),新的信息组织方式(例如推荐算法)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式。

而AI大模型目前还没有带来这些改变,它更多地是在现有互联网基础上进行迭代。

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的原因:

庞大的新增用户规模: 中国网民数量从2亿增长到12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新的交互方式和内容形态: 短视频的兴起,微信等产品的出现,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创造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和内容生态。

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作者生态: 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电商、直播等新兴商业模式,同时也为自媒体、网红等个体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AI大模型创业公司估值高,但用户量和商业化缓慢的现象?

行业共识达成过快: 资本对AI大模型的追捧导致资金快速涌入头部公司,形成寡头化,但这些公司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

缺乏差异化竞争: 各家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依靠烧钱投放获取用户,增长难以持续。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合作: 各家公司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各自为战,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AI大模型创业的机会在哪里?

To B领域: AI大模型在企业服务领域有巨大潜力,例如自动化办公、智能客服等。

垂直领域应用: 将AI大模型应用于医疗、教育、金融等垂直领域,解决特定问题,更容易实现商业化。

海外市场: 欧美市场对AI产品的付费意愿更强,创业公司可以考虑将产品推向海外。

AI 创业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1. 生产力工具是核心价值,但市场规模有限

嘉宾们一致认为,AI 大模型最核心的价值在于提升效率,生产力工具将成为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但与微软、Adobe 等传统软件巨头相比,AI 生产力工具的市场规模有限,且面临着来自巨头的激烈竞争。

2. AI 陪伴、社交等场景仍需探索,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朗

嘉宾们认为,AI 陪伴、社交等场景具备想象空间,但现阶段技术成熟度和用户接受度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朗。

同时,创作者经济与 AI 的结合也值得关注,如何利用 AI 工具激发创作者的创造力,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 小作坊模式或将成为新趋势,务实发展方为上策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求“超级应用”不同,本轮 AI 创业更需要回归商业本质,从小处着手,深耕细分市场,以更轻量化的“小作坊”模式逐步探索商业化路径。

同时,政府引导基金也应该更加务实,将资金投入到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上,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

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时间线

2010-2014 年: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早期创业公司主要围绕“入口”概念,例如工具、应用商店、输入法等。

2011 年: 中国网民数量为 2 亿。

2012 年: 百度世界大会,李彦宏认为手机屏幕不适合放广告。

2013-2014 年: 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分化,出现游戏、电商、社交等垂直领域。

2015 年: 今日头条日活用户达到 8000 万到 1 亿,移动互联网的行业共识开始形成。

2016 年: 乌镇互联网大会,TMD 格局初步形成。BAT 开始布局信息流业务。

2021 年: 全球大放水,大量资金涌入 AI 领域。

2022 年: ChatGPT 发布,引发全球 AI 热潮。

2022 年底 - 2023 年初: 大量 AI 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估值迅速攀升。

播客中几个有趣的信息

中国有大量用户不会使用输入法。

主持人援引百度输入法和搜狗输入法的内部数据,指出这两款中国最大的输入法产品去重的月活用户为6亿。

这意味在中国12亿网民中,有6亿人从来不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