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翻译插件的灵感居然来自一本书!? 今天听@randyloop 访谈沉浸式翻译插件作者 @OwenYoungZh的小宇宙,挖掘更多有趣的细节故事。 https://t.co/Z4ZqElkh3w Owen 2019年从腾讯裸辞,尝试过开发社交类APP、比价小程序等产品,但都不温不火。 沉浸式翻译的最初灵感来源于Owen阅读王小波推荐的萧伯纳剧本《芭芭拉上校》,这本书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一段英文原文对应一段中文翻译,他发现阅读效率非常高,于是产生应用于网页阅读的想法。 Owen 最初 fork 了一个开源翻译插件 TWP,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了双语对照功能。第一个版本仅有基础的对照翻译功能,但随着用户反馈的增多,他发现原有架构难以满足需求,于是用 TypeScript 和 Deno 重新开发了整个插件。 产品上线后没有刻意营销宣传,只在Twitter发了个帖子,搭了Telegram用户交流群。随着产品不断迭代优化,后续基本靠用户口口传播。 在收购前,沉浸式翻译主要依靠用户赞助维持运营。 听完播客有几个点印象深刻: 1. 为穷人建造东西:Owen 认为互联网是为数不多的穷人可以获得免费东西的地方,他希望能够开发更多穷人也能使用的产品。他认为,当一个人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就应该考虑为互联网做一些免费的贡献。 2. 注意力自由: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注意力(从英文阅读中了解到的概念),不必被工作或其他事情强制干扰。 这可能是比“财富自由”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它不需要很多钱,只需要过相对朴素的生活,但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3. 大厂浪费人才:大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模式,限制了人才的发展,没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4. 审美的重要性:审美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甚至一个好公司的标准就是看老板的审美,指的是老板对于工作、生活、写代码、做产品等方面的理解和追求。 他认为,如果老板的审美良好,那么公司的氛围也会比较好,更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5. 如何寻求帮助:把你的需求拆解成明确可操作的任务。以开源项目为例,指出如果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个 bug,很难有人参与进来;但如果能明确指出哪个文件哪一行代码需要修改,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提供帮助。 附录: Owen的自用信息获取网站:https://t.co/UDBS8oRcmP Randy和Owen都在用付费网站,寻找产品设计灵感:https://t.co/fDkXr6Q0xi 完整播客笔记:https://t.co/uUfL6smIB8 https://pbs.twimg.com/media/GUxTcVabEAAFjj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