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学习笔记 今天学习《无明不觉生三细》。 佛告诉富楼那及大众说:真觉并非是所明之境,但以因无明妄动、起心欲加明于觉体上,因而反将本觉立为欲明之境,这就形成的第一细的业相——相分。所欲明之境既已妄立,于是便生出你的妄能,这就形成第二细的转相——见分。因此,于第八识本无异同之相中,令炽然现成有殊异的世界相,这就是第三细现相——境界妄现。于是,又为了异于彼炽然所成之殊异境界相,因相对于有种种差异的器世间相而立同相之虚空;接着,同相之空与异相之世界又辗转互相发明彰显,因此复立无同无异(非同非异)之众生相。 在这一段经文中,如来开始回答富楼那,于如来藏清净本然中,为何会有众生、国土;而且,即使有众生国土,这些众生国土还是如来藏自心所现,所以其体还是毕竟清净的,只是众生迷之又迷,复生贪染,故令其妄有染污,此妄又复累劫积习,于是非染成染,染之又染,故积习难返,所以累劫现于自心现量中轮转不息,不能自悟,不能自出。 这一节经文所示,是众生的第一重迷。《大乘起信论》中把它成为“无明生三细”。所谓“三细”,是于如来藏清净法体中,依无明力,起一念妄动,欲有所见,于是转第八识为阿赖耶,而成立相分(所见相),这就是三细相中的第一细业相,也称为无明业相。 有所就必定要有能。现在既然已经有了所见的相分,于是又一转,在成立了能见的见分,这就是第二细的转相(义为清净心体为有能见分)。有能见、所见的见相二分之后,于是又一转,小儿成立异相、同相、非同非异之世界、虚空和众生相,此即是第三细之“境界妄现相”,简称“现相”。 所以,本经下面有偈颂说:“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这都是在说从真起妄,而妄有之虚空、世界及众生,实都是自心所现。 又,此处的虚空、世界、众生,指的都是细境,那么与尘境有何差别呢?这些细境,只在本识中结暗为色,即根身、器界与种子三类的性境,作为尘境指胚胎而已。依此细境之胚胎,再长养出六种尘境,所以,《大乘起信论》称之为“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