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史的一些关键里程碑:
1943年:沃伦·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提出了人工神经元模型,这是神经网络研究的基础。
1950年:图灵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即如果一台机器能在对话中让人类无法判断其是否为机器,则这台机器具有智能。标志着人工智能概念的萌芽。
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等人组织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1959年:亚瑟·塞缪尔(Arthur Samuel)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学习程序——西洋跳棋程序,引入了"机器学习"这个术语。
1966年:约瑟夫·魏岑鲍姆(Joseph Weizenbaum)开发了ELIZA,这是一个早期的自然语言处理程序,能够模拟心理治疗师与人对话,揭示了机器与人类自然语言交流的可能性。
1969年: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和西摩·帕珀特(Seymour Papert)出版《感知器》一书,指出了单层神经网络的局限性,导致神经网络研究一度停滞。
1982年: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提出霍普菲尔德网络,重新激发了对神经网络的研究兴趣。
1986年:大卫·鲁梅尔哈特(David Rumelhart)等人重新引入了反向传播算法,推动了多层神经网络的研究。
1989年:杨立昆(Yann LeCun)应用卷积神经网络于手写字符识别,这是深度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早期成功案例。
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标志着AI在博弈领域的重大突破。
2006年: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等人提出了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为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2011年:IBM的Watson系统在美国的智力问答节目《Jeopardy!(危险边缘)》中战胜人类冠军,展示了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检索的强大能力。
2011年:苹果公司在iPhone 4S中引入了Siri,这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智能个人助理。
2012年:杰弗里·辛顿的指导下,亚历克斯·克里泽夫斯基(Alex Krizhevsky)开发出AlexNet模型,在ImageNet图像识别竞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
2014年:伊恩·古德费罗(Ian Goodfellow)提出了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为生成模型开辟了新方向。
2016年:谷歌DeepMind的AlphaGo以4比1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这是人工智能在复杂游戏中的里程碑事件。
2017年: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革新了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设计,为后续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奠定了基础。
2018年:谷歌发布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这是NLP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为后续的语言模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年:OpenAI发布了GPT-2,展示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文本生成上的强大能力。
2020年:DeepMind的AlphaFold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取得重大突破,对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2020年:OpenAI发布了GPT-3,拥有1750亿参数,进一步提升了语言生成和理解的能力。
2021年:OpenAI发布了DALL·E,可以根据文本描述生成图像,同时发布了CLIP,加强了图像与文本的联合理解。
2022年: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等AI图像生成模型的公开发布,使得AI艺术创作变得更加普及。
2022年:OpenAI基于GPT-3.5架构,训练了对话模型ChatGPT,能够进行连贯的对话和回答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2023年:OpenAI发布了GPT-4,具备多模态处理能力和更强的理解与生成性能,进一步推进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
...